摘要:雖然已經過了深秋,在湖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塞山的廢礦復墾項目現場還是一片生機盎然:山丘間的寬闊平地上依舊是綠油油的一片一直延伸到遠方,施工人員正拖著灑水車對地上冒出的綠苗進行細致養護,兩側山上新種的小松樹苗排著隊迎風站立……如此美麗的畫面,讓人很難想象,這里曾經是一片開采過的礦山。
雖然已經過了深秋,在湖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塞山的廢礦復墾項目現場還是一片生機盎然:山丘間的寬闊平地上依舊是綠油油的一片一直延伸到遠方,施工人員正拖著灑水車對地上冒出的綠苗進行細致養護,兩側山上新種的小松樹苗排著隊迎風站立……如此美麗的畫面,讓人很難想象,這里曾經是一片開采過的礦山。
“復墾好后,這里將騰出近500畝的耕地空間,‘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的景象在這里重現也不是難事。”據湖州市礦治辦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該市礦治辦牽頭對高鐵、高速、國道、省道沿線可視范圍內的38座廢棄礦山開展治理。截至目前,38座廢棄礦山已經全部啟動治理,已經有33座完成,完成率達87%。“廢棄礦山被復墾、復綠,不僅改善了生態環境,更讓揚塵治理得到了顯著的效果。”湖州市礦治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轟隆隆……”在長興縣李家巷鎮鑫茂礦二期復綠工程現場,十幾臺挖掘機正在山坡上作業。放眼望去,山體的開挖面覆蓋上了一層泥土,巖石不再裸露在外,不少地方纖纖綠草已經長出來了,整座山看起來像是在愈合的“傷口”……長興縣礦治辦副主任汪敏告訴記者,這是施工人員在為山體“噴播復綠”,在山體上打孔種上小樹苗。
據汪敏介紹,該廢棄礦山于2011年關閉,當時礦山的開挖面陡峭突兀,礦巖面裸露在外,光禿禿的,一方面存在著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隱患;另一方面,支離破碎的山體在遇到風大時還會刮起揚塵。去年開始,他們對這里的坡面進行削坡修整、邊坡生態復綠。通過治理,如今望去,不僅已逐漸看不出礦山開采的痕跡,更讓附近的揚塵有了明顯改善。
據了解,今年湖州市共投入廢棄礦山治理資金2.7億元。通過治理,目前已完成復墾用地1731畝,騰出建設用地755畝。為了保障治理效果,湖州市除了督促施工單位對復綠效果達不到要求的礦山進行及時補種,還建立起了廢棄礦山治理檔案,對治理全過程進行追蹤,杜絕借廢棄礦山治理之名搞變相開礦。“我市許多礦山管理走在了全國前列,但是在廢棄礦山治理過程中仍遇到不少難題。”湖州市礦治辦副主任韓新偉說,由于湖州市礦山開采的歷史比較久,需要治理的廢礦基數比較大。這種情況下,湖州市建立多渠道廢棄礦山治理資金籌措機制,一方面盤活存量資金,真正做到“取之于礦山、用之于礦山”,另一方面,激活民間資金,通過公開招投標的辦法,讓礦山企業主參與廢棄礦山的治理,以解決政府資金的不足。目前,湖州全市共有8家礦山企業主參與廢棄礦山的治理。
編輯: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