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中文字幕有码视频欧美-亚洲天堂精品视频在线_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国产午夜精品无码

廣東高州砂石骨料市場區域發展分析報告

摘要:高州,廣東省茂名市代管縣級市。位于廣東省西南部,粵西南部,東近南海,南踞鑒江平原,西連廣西,北靠云開大山,扼粵桂六縣市要沖,東連陽春市、電白區,南接茂南區、北鄰信宜市,西南與化州市、西北與廣西北流市接壤。高州市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的礦種有50多種,礦點礦床310多處。
  一、區域砂石骨料相關聯政策分析
  
  砂石骨料作為一種資源性開發產品,在生產過程中涉及到礦山開發、河流資源獲取,以及由此過程伴生的一系列環境問題,故此在政策規范下行事是從屬該行業開發主體必須遵循的前置條件。例如,《茂名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08~2015年)》對茂名地區礦山企業界定了明確的準入條件:主要開采礦種應符合礦產資源規劃總量調控、規模布局、礦業結構及最低開采規模等要求;具備符合國家規定的礦山開采利用方案、礦山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水土保護治理方案;礦山開發設計采礦回采率、采礦貧化率、選礦回收率、綜合利用率達到規劃要求,對有價值的共、伴生礦產有綜合開采利用方案和保護措施;具備與礦產開發相配套的人才、資金、技術和管理等方面的資質條件;對有可能發生的礦山環境問題有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和措施;依法申請辦理采礦許可證及用地、環保、安全、工商、稅務等證明齊全;對不具備礦山安全生產條件、破壞和浪費礦產資源或造成污染的礦山,要責令限期整改,經驗收仍達不到要求的,有關主管部門提請當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予以關閉;涉及使用林地的,應當經縣級以上林業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凡涉及用海和海砂開采的,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規定和有關規章辦理用海手續。
  
  而根據國土資源部關于印發《礦山儲量動態管理要求》的通知(國土資發[2008]163號)和廣東省國土資源廳轉發國土資源部關于印發《礦山儲量動態管理要求》的通知(粵國土資礦管發[2008]337號)要求,全市范圍領證開采的金屬、非金屬、磚瓦粘土、采石場,各類大、中、小型礦山,均須進行礦山儲量動態管理監測。目的是適時、準確掌握礦山資源儲量保有、變化情況及變化的原因,促進礦山資源儲量的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大、中型礦山必須建立礦山地質測量機構,小型礦山必須配備地質測量人員。礦山地質測量機構的職責是依據國家有關技術規范、要求,承擔礦山生產有關的礦山測量、礦山地質等工作,負責礦山儲量管理,建立礦山儲量臺帳,編制礦山生產有關圖件及《礦山儲量年報》。根據市內現有礦山的實際情況,中、小型礦山地質測量工作,允許委托有地質勘查甲級、測量乙級以上的地質隊伍進行。
  
  為切實加強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礦產資源開發健康、可持續發展,保障生態安全,根據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廣東省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意見”嚴厲指出,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充分認識加強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突出重點、落實責任,完善機制、源頭控制,強化治理、加強監管,全面提高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水平,確保全省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無獨有偶,對于砂石生產及運輸工作方面,《廣東省珠江三角洲大氣污染防治辦法》第十五條明確規定,貯存、堆放煤炭、煤矸石、煤渣、煤灰、砂石、灰土等易產生揚塵物料的,應當采取圍擋、遮蓋等防治揚塵污染的措施。建設施工場地應當采取圍擋、遮蓋等防治揚塵污染的措施;施工車輛進出施工場地,應當采取噴淋或者沖洗等措施。裝卸、運輸、貯存能夠散發有毒有害氣體或者粉塵物質的,應當配備專用密閉裝置或者采取其他防塵措施。
  
  二、區域宏觀經濟運行特點分析
  
  2.1高州人口資源經濟社會簡介
  
  高州,廣東省茂名市代管縣級市。位于廣東省西南部,粵西南部,東近南海,南踞鑒江平原,西連廣西,北靠云開大山,扼粵桂六縣市要沖,東連陽春市、電白區,南接茂南區、北鄰信宜市,西南與化州市、西北與廣西北流市接壤。高州市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的礦種有50多種,礦點礦床310多處。非金屬礦主要有煤、油、高嶺土、滑石、活性漂白土、稀土、花崗巖、石灰石、鉀長石、輝長巖、絹云母、石英礦、磷礦石、石油、硼礦等20多種。其中可用于機制砂石生產的花崗巖總儲量21億立方米以上,品種多,質量好,儲量大。高州轄區面積 3276平方公里,人口 130萬(2011年末常住人口),23個鎮,5個街道辦。2012年高州全年實現生產總值372.79億元,比上年增長11.9%。財政總收入35.96億元,增長12.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9.3億元,增長18%。市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4.0%和12.2%。


  圖1:高州區域位置圖
  
  2.2高州上半年社會經濟發展基本情況
  
  上半年,高州社會經濟發展表現穩中向好,投資性增長明顯快于消費性增長,但經濟活動總體表現遠超國家平均水平。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快速穩步發展,前6月,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累計69.43億元,同比實現37.8%的超高速增長,比國家8.8%和廣東省8.2%的增速分別高出29和29.6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較快發展,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實現47.94億元,增長35.3%;消費類市場平緩發展,上半年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4.89億元,增長10.8%。從區域社會經濟全局來看,屬于典型的“投資性市場為主,消費型市場為輔”的結構搭配,這種經濟結構特征對于建設砂石的具有很強的拉動效應,活躍的投資建設活動會直接刺激建設砂石的需求的快速增長,進而會促進整個高州地區砂石行業的發展。
  
  表1:高州2014年上半年社會經濟發展主要經濟指標統計
  
  數據來源:高州市統計局
  
  2.3高州上半年三產發展情況
  
  上半年,高州市實現生產總值185.0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10.6%,其中第一產業49.21億元,增長4.8%;第二產業45.14億元,增長16.8%;第三產業90.65億元增長7.9%。從產業分布比例來看,第三產業半年度產值接近工農業產值之和,而就增速分析,第二產業增速遙遙領先于一、三產業,其同比增長速度逼近第一產業數值的四倍。顯然,高州地區產業結構特征是以第三產業為主導,反向帶動一二產業發展的,有別于多數地區“先工后農再服務”的一般規律,而由此對建設砂石需求也會呈現出“現行基量不大,增量急速上揚”的伴生規律。
  

  

圖2:高州2014年上半年三產量速統計(單位:萬元;%)

數據來源:高州市統計局
  
  三、區域砂石骨料市場供需現狀
  
  3.1區域骨料市場需求分析
  
  3.1.1歷年建設骨料需求變動分析
  
  茂名市建設砂石骨料總需求擴張速度較快,7年時間,由2006年900多萬噸增加到近2000萬噸(2013年),年平均增速為13.5%,從歷史數據來看,雖然建設砂石增速總體保持“快進”模式,但2008年和2011年建設砂石也出現過負增長現象,分別為-2.5%、-0.6%,其背后原因在于受08年金融危機牽連,實體建設工程大面積停滯,而隨后的“四萬億”刺激計劃又將原本處于蕭條中的經濟直線拉升,但短期余溫過后,2011年陷入動力不足狀態,部分因刺激上馬建設項目成了半拉子工程,停滯不前。隨著經濟企穩回暖,茂名建設砂石市場需求也開始恢復穩定,并保持一定增速,依據固定資產投資和社會經濟建設情況,筆者預計茂名市2014年建設砂石增速有望突破15%,需求總量可達2200萬噸左右,其中高州地區增速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建設砂石總需求量預計在300-500萬噸之間。


 

  圖3:茂名歷年建設骨料需求變動情況統計(2006-2013) 
  數據來源:中國砂石骨料網整理
  
  3.1.2固定資產投資高位增長,房建乏力,建設骨料需求總體強勁
  
  今年前兩個月固定資產投資額持續增長,實現投資額8.09億元,增長39.1%;隨后在“六路一河兩公園”等九項重點建設工程的帶動下,今年第一季,高州市實現固定資產投資18.87億元,增長36.0%;隨著各項基礎設施發展框架的拉開,固定資產項目的上馬,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增長,1-4月,累計實現固定資產投資26.45億元,增長35.0%; 1-5月,固定資產投資實現34.98億元,增長35.0%;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實現47.94億元,增長35.3%。然而,從具體單項固定資產投資情況來看,今年上半年,受房地產市場下滑趨勢影響,建筑業(特別是房建)表現差強人意。據統計,上半年全市完成建筑總產值78330萬元,僅比去年同期增長2.1%;其他建筑產值1363.2萬元,下降高達48.85%。房屋新開工面積持續下降,來自房建方面的砂石需求有所緩和,但得益于城建、基建、公共工程建設等投資的迅猛發展,建設砂石總體需求旺盛。


  圖4:高州2014年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情況統計  
  數據來源:高州市統計局
  
  3.1.3重點工程項目發力,拉動建設骨料需求
  
  重點工程項目建設投資作為建設骨料需求的主要推手,對建設骨料發展的拉動效果明顯。“十二五”期間,茂名市規劃建設重點項目達369個之多,計劃投資額度超過3000億元,其中高州市規劃重點項目數量排在市域轄區第一位,總投資額度接近100億元。而今年以來,高州市堅持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產業園區擴能增效、推動中心城區擴容提質“三大抓手”,實現經濟的平穩增長。隨著城市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規模的擴大,投資項目不斷涌現,高州市在去年實現“七路一橋一中心”的基礎上,今年又大力實施“六路一河兩公園”等九項重點建設工程,促使固定資產投資呈現穩步發展的態勢。截至上半年,高州市固定資產累計投資額47.94億元,增長35.3%。與此同時,受高速增長的投資建設活動影響,建設砂石需求出現階段性放量遞增現象。
  
  表2:茂名市“十二五”規劃重點項目投資統計
  
  數據來源:茂名市發改委
  
  3.2區域骨料市場供給分析
  
  3.2.1砂石資源分布情況
  
  高州境內河流水系較為發達,由此也孕育了豐富的天然砂石資源,以鑒江為代表的大小河流廣泛分布在潭頭、大井、南塘、曹江、沙田、石鼓等鄉鎮,每年為高州地區提供了上百萬噸建設砂石資源,是高州砂石主要供給源之一。此外,高州蘊藏豐富的礦產資源,包含花崗巖、石灰巖等適于機制砂石生產的料原,據統計,其中花崗巖總儲量21億立方米以上,品種多,質量好,儲量大,而石灰石儲量也很可觀,石灰石主要分布在長坡鎮、大坡鎮、平山鎮、古丁鎮、根子鎮等地。其中長坡石灰石儲量約2000萬噸,年開采量超過30萬噸。相對密集分布的天然砂石和機制砂石資源為高州地區的發展建設提供了穩定的建設材料保障。
  

  

圖5:高州建設砂石資源空間分布

  
  3.2.2天然砂石開采情況
  
  高州先天豐富的天然砂石資源(主要指河砂)長期以來為區域內的發展建設作出了長足的貢獻,而依靠傳統落后的生產方式獲取砂石幾乎遍布了全市各個鄉鎮,據2012年高州市水政監察部門摸底統計結果顯示:高州共有采砂點92個,其中持證采砂68個,無證采砂24個。隨著建設砂石市場的持續升溫,河砂開采演變為瘋狂的資源掠奪,非法開采、亂采濫挖,一方面加速了河砂資源枯竭,另一方面給河流生態環境造成巨大的破壞,近兩年,市政府對破壞性采砂行為不斷開展監督整治,并開展了“三打兩建”專項行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過度依賴河砂開采的用砂模式不能從根本上消除無序采砂帶來的連鎖生態危害,從今年政府批準的采砂標段數量來看,全市境內河砂開采點達60處之多,遍及17個鄉鎮,最小開采規模才0.1萬方,最大的也不超過15萬方,開采總量高達164.6萬方,說明政府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全民采砂”的問題,而“全民采砂”的背后是全民參與生態環境破壞。(詳見下表3)
  
  表3:高州2014年河砂允許開采量及分布
  
  數據來源:高州市政府網
  
  3.2.3機制砂石生產情況
  
  從茂名地區建設砂石供應來看,建設用砂主要來自于境內河砂開采,而建設用碎石則是依賴人工生產的機制碎石。茂名市國土資源局相關信息披露,鼎盛時期,市域內大小合法非法采石場多達300家左右,但這一數量在2010年被削減至60多家,然而市物價監測中心公布的信息來看,2012年和2013年擁有生產許可證的正規采石場僅僅只有19家和21家,且年生產碎石總量在100萬方附近徘徊,若將無證在采的石場產量納入統計,實際數值要遠遠高于100萬方。以高州為例,2013年境內采石場擁有許可證的為5家,合計產量48萬方,但無證開采、證件過期開采的石場數量就超過十家,保守估計非法生產量也遠超過48萬方的合法開采數量。
  
  表4:茂名2012-2013年機制砂石許可生產統計
  
  數據來源:茂名市物價監測中心
  
  四、區域砂石價格變化及影響因素分析
  
  近年來,建設砂石作為基礎性建設原材料越來越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視,其供需及價格波動對地方基礎建設影響也日益深化,為及時掌握砂石價格變動情況,茂名市物價局選取了100個具有代表性的砂石價格監測點,對市域內砂石價格實時監測,從2012年10月份到2013年9月份12個月的統計結果來看,碎石的穩定出廠均價超過70元/m3,河砂的穩定出廠均價超過60元/m3,而中轉價格出現了平均20元左右的溢價。其中河砂最低價格出現在2013年1月59.15元/m3,而最高價格出現在2013年9月73.2元/m3,兩者差價幅度為23.75%;碎石最低價格出現在2013年1月78.01元/m3,而最高價格出現在2012年10月87.83元/m3,兩者差價幅度為12.59%,原因是春節前后部分建設工程處于“休眠期”,若刨去春節前后影響因素,區域砂石價格總體波動較為平穩,基本上保持在±3%的合理區間浮動。


  圖6:茂名市2012/10-2013/9砂石月均價統計(元/m3) 
  數據來源:茂名市三農價格信息網
  
  五、結論
  
  (1)“老行業,新問題”,肩負引導責任的政府自身缺乏引導;
  
  高州地區砂石發展一直沿襲的傳統自發的開采舊模式始終沒有被打破,在市場不斷擴張的影響下,無序亂采亂挖伴生的負面作用日益凸顯。資源利用率不高、生態環境破壞、惡性壟斷控制、民眾利益糾紛等問題集中顯現,盡管政府四面出擊,力圖通過行政手段引導地方砂石行業步入健康、有序、可持續的發展軌道,但面對昔日不起眼的老行業衍生的新問題,政府本身缺乏科學系統的指導經驗,以至于實際操作過程中事倍功半,甚至于適得其反。以某標段河砂開采為例,河砂最終的拍賣價格折算成單價最終高出市場價格近10元,結果必然導致超額開采、延期開采、盜挖盜采的破壞行為出現;而政府也沒有根據城市的發展規劃,對砂石生產做出相適應的規劃,穩定的砂石生產基地也沒有建立起來。
  
  (2)市場歷史容量偏低,后期膨脹性擴張概率增大;
  
  無論是茂名市還是高州地區,相較于同級區域,砂石市場歷史容量偏低。這與其社會經濟發展結構特征密不可分,統計發現高州地區第三產業總量接近一二產業之和,而對砂石需求影響最大的第二產業產值排在了末尾。但從發展速度來看,上半年二產增速遠遠領先,高達16.8%,且這一趨勢將成為該地區接下來的發展常態,砂石市場也會由此發力,膨脹性需求增長已成為大概率事件,而從近年砂石價格統計結果來看,已經表明了這種跡象。
  
  (3)砂石企業家接棒砂石土霸主,歷史趨勢不可變;
  
  筆者對地方砂石發展研究發現,村干部、“黑社會”似乎成了地方砂石老板的代名詞,他們通過權力尋租和地方惡勢力長期霸占地方資源,侵蝕砂石利益,無約束條件下追逐利潤最大化致使資源浪費、環境污染、民眾糾紛等事態不斷加劇,據有關報道顯示,高州市惡勢力壟斷砂石開采,囤貨叫價擾亂市場秩序,影響建設砂石供應穩定,盜采盜挖危害生態環境等事件頻發。而隨著建設砂石戰略地位的提升,從國家到地方開始逐漸重視砂石產業的規范發展,以確保城鎮化建設的順利推進,現代化綠色砂石生產模式在全國范圍內正推廣實施,新一代砂石企業家在獲取經濟效益的同時兼顧社會效益,受到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推崇,在此背景下,地方砂石土霸主將成為砂石行業的一個歷史縮影。
  
  (4)河砂開采為主最終過渡到機制砂石生產,可持續才是硬道理;
  

  高州豐富的河砂資源長期以來是建設砂石的主要供給源,據不完全統計信息顯示,2013年高州具備許可證開采的河砂點多達60多家,合法年開采量超過100萬噸,而同期擁有機制砂石生產許可場數量僅有三家,合計生產機制砂石不到50萬噸,單個年生產規模均低于20萬噸,且主要生產機制碎石。而過分的依賴河砂開采供給方式,在加快消耗天然砂石資源的同時,給沿河流域生態環境造成了短時間內無法恢復的創傷,水源污染、水體生物銳減、河床破壞、堤壩掏空、河岸線受損等一系列問題直指過渡采砂。尖銳的問題背后實質是現行不可持續的砂石生產模式,而利用現代化生產工藝、工業化生產模式大力發展綠色機制砂石以逐步取締河砂開采,在確保建設砂石穩定供應的前提下實現砂石生產舊模式到新方法的過渡已成為發達地區的成功經驗,可以預見,在短期內不可再生天然砂石資源日趨枯竭及超負荷采砂環境破壞壓力下,從傳統粗放的河砂開采升級到科學環保的機制砂石生產將成為高州地區的必然選擇。


編輯: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