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在去年年底,國家發改委曾密集批復數千億的基建投資項目,被市場解讀為穩增長前兆。而此后,發改委又披露消息將在七大工程領域開展投融資創新,并介紹“七大工程包”分別為糧食水利、交通、生態環保、健康養老服務、信息電網油氣等重大網絡工程、清潔能源、油氣及礦產資源保障工程等。
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后,中國改革發展的新藍圖徐徐鋪開。政府如何用好畫筆,一筆一畫地描繪這幅圖景成為眼下最受關注的問題。
今天9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開幕會上作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記者采訪多名代表和委員,對黨中央和國務院對今年經濟工作的部署作出大膽猜想。
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昨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創新和改革是中國經濟轉型的關鍵,但創新和改革的紅利顯現需要一段時間。在經濟放緩的壓力下,不少經濟學家認為,以創新手段抓好“三駕馬車”是穩增長的關鍵。
記者梳理國務院常務會議和主要政府部門的年度工作會議發現,升級擴大消費、加大基礎領域投資和重視重大戰略落地或將成為今年經濟工作的施政重點。
六大領域推進消費升級
在出口不振和投資疲軟的背景下,傳統“三駕馬車”中的消費正顯現出勃勃生機。
根據商務部公布的最新數據,2014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2萬億元,同比增長12%。全年最終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1.2%,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消費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引擎。
地方兩會上的數據也顯示,“三駕馬車”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正發生變化。江蘇省兩會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省2014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209億元,同比增長12.4%,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0.4%,保持第一拉動力。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曾對記者表示,消費規模的擴大升級將形成由工業大國走向服務業大國的市場潛力與市場空間。我國消費增長潛力巨大,經濟增長動力正在發生重大變化。
在遲福林看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45萬億——50萬億元;未來5——10年服務業增加值仍會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長,到2020年服務業規模有望實現倍增,擴大到48萬億——53萬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消費的擴大不僅有利于經濟增長,同時使得產業結構更趨優化。官方數據顯示,2014年全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8.2%,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高于第二產業5.6個百分點。需求結構繼續改善。
遼寧省官方消息也稱,該省去年服務業增加值增速分別高于GDP和第二產業,占GDP比重達到41.8%,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投資。
2014年10月2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進消費擴大和升級,提出讓群眾“能”消費、“敢”消費、“愿”消費三大措施,打造消費升級版。同時要求重點推進信息消費、綠色消費、住房消費、旅游休閑消費、教育文體消費、養老健康家政消費等六大領域消費。
觀察人士表示,國務院提出的六大領域兼具巨大的空間和潛力,將承擔擴大和升級消費的重要角色。
基建投資托底經濟增長
隨著房地產等傳統投資市場的降溫,中國經濟增長是否還需要依靠投資的討論曾一度風行。去年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經歷了30多年高強度大規模開發建設后,傳統產業相對飽和,但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一些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涌現,對創新投融資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須善于把握投資方向,消除投資障礙,使投資繼續對經濟發展發揮關鍵作用。
就在去年年底,國家發改委曾密集批復數千億的基建投資項目,被市場解讀為穩增長前兆。而此后,發改委又披露消息將在七大工程領域開展投融資創新,并介紹“七大工程包”分別為糧食水利、交通、生態環保、健康養老服務、信息電網油氣等重大網絡工程、清潔能源、油氣及礦產資源保障工程等。
發改委秘書長李樸民公開表示,選擇以上投資重點和方向,主要出于以下考慮:一是選擇有利于調結構、補短板,加強薄弱環節建設,增加公共服務產品供給的重大工程。二是選擇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全局性、基礎性、戰略性意義的重大工程,促進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三是選擇符合“十二五”規劃和相關規劃要求,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重大工程。四是選擇具備一定工作基礎,能夠盡早推進見效的重大工程。
梳理發改委批復項目和“七大工程包”可發現,這些投資項目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領域,屬于不會造成浪費和重復的有效投資。
此外,還有知情人士稱,這些項目的投資資金早期主要來自中央和地方政府、銀行貸款,但鼓勵社會投資特別是民間投資是政府工作的重點,也是未來的主要方向。
“所以,關鍵一點,不是新增大量財政投入來刺激,而是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投資,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政策取向?!鄙鲜鋈耸糠Q,這一方向也有利于盤活用好民間資本,為經濟發展添柴加薪。
重大戰略部署落地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2015年區域經濟發展路線圖,重點推進“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也成為重點。
“一帶一路”核心區域有16個省份,“絲綢之路經濟帶”包括新疆、青海、甘肅、陜西、寧夏等西北5個省份,重慶、四川、廣西、云南等西南4個省份,以及最新擴圍的內蒙古;“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則囊括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海南等東部沿海5個省份以及最新擴圍的山東省。黑龍江、遼寧、河南和湖北也明確表態,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從公開披露的消息來看,各省份在部署2015年經濟工作時也著重強調重點對接國家戰略。如新疆,在部署今年工作重點時,就把“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邁出重要步伐”這一點放在首位強調。
河北省委書記周本順在此前河北省經濟工作會議上就指出:“京津冀協同發展是河北最大的戰略機遇,也是河北創新發展的最大機遇。”
記者從主流機構獲得的研報認為,三大區域戰略將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耙粠б宦贰?、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是我國的重大戰略選擇。不僅是國家宏觀層面的需求,也將給相關地區帶來巨大機遇。
目前來看,“一帶一路”戰略主要是針對該區域內的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據亞洲開發銀行測算,2020年以前亞洲地區每年基礎設施投資需求高達7300億美元,2010年至2020年,亞洲各國國內基礎設施建設共需約8萬億美元,基礎設施投資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在高層的推動下,三大戰略自然不可能只是一句口號。目前部分項目已經催生落地。例如,首都新機場就是京津冀一體化戰略中第一個落地的項目。根據國家發改委的批復文件,該項目除了機場工程需要投資799.8億元外,空管工程和供油工程還各需投資41.6億元和22億元。
此外,發改委還在批復中稱,將統籌建設新機場連接北京市中心的快速軌道、北京至河北霸州鐵路等“五縱兩橫”綜合交通主干路網。
編輯: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