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亞投行、絲路基金、金磚銀行的成立,為“一帶一路”建設發展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加快沿途各國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成為當務之急。可以預見,沿途的基礎建設對水泥、骨料等原材料的需求暴增已成為必然趨勢。目前,各大企業或捷足先登搶先布局,或欲實地考察秘密布局。在宏觀經濟下行已成定局的情況下,關注海外拓展機遇對企業而言具有重要作用。
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主席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的重大倡議,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 2013年11月,“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被寫入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上升為國家戰略。2015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出“一帶一路”是2015年區域發展的首要戰略。
“一帶一路”的戰略意義
1、“一帶一路”圈定大半個中國
為推進實施“一帶一路”重大倡議,2015年3月28日,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一帶一路”方案終于出爐,圈定18省,以新疆、福建為核心重點布局15個港口建設。“一帶一路”建設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
2、“一帶一路”成為世界經濟走廊
“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涉及64個國家約900個項目、投資金額逾8000億美元。“絲綢之路經濟帶”重點暢通中國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波羅的海);中國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中國至東南亞、南亞、印度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方向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 “一帶一路”有望成為世界上最長的經濟走廊。
“一帶一路”的金融保障
1、亞投行
基礎設施投資需要資金,金融支持是必要條件。亞投行作為一個政府間性質的亞洲區域多邊開發機構,將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區域合作與伙伴關系。近期,亞投行工作取得重要進展。據中國財政部的消息,共有來自五大洲的57個國家成為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其中域內國家37個、域外國家20個。西方國家的紛紛加入,表明“一帶一路”不僅得到了新興經濟體的期待與好評,也逐步得到了西方國家的認可與支持。與西方國家的合作,將進一步增強亞投行的實力,更好地發揮亞投行的作用。可以預見,在亞投行的金融支持下,在中國、新興經濟體和西方的合作下,“一帶一路”將一步步落實,大批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將不斷跟進,從東亞、東南亞到中亞再到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的通道將被打通,“一帶一路”對中國和世界的意義將逐漸發揮。
2、絲路基金
2014年11月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中國將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絲路基金成立的目的是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資源開發、產業合作和金融合作等與互聯互通有關的項目提供投融資支持,規劃涵蓋中亞、南亞、西亞、東南亞和中東歐等國家和地區。
3、金磚銀行
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也是“一帶一路”的資金來源之一。2014年7月,金磚國家五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共同成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該行的宗旨是支持金磚國家及其他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可持續發展。
“一帶一路”對基礎建設的拉動
1、“一帶一路”對基建的影響
在當前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推動“一帶一路”有拉動經濟增長、促進企業“去庫存化”的作用。而推進“一帶一路”需要在交通運輸、基礎建設、能源設施等方面做出諸多建設。
為了“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的實施,國家積極推動亞太地區基礎建設投資和互聯互通,加大金磚國家金融合作。銀監會透露“風向”:要以創新推動國家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大對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政策支持下,國內建材大集團大企業、相關設備企業及對外工程承包施工企業“走出去”能形成較大的出口拉動,可以有效對沖國內需求端的下滑,從而帶動整個“基礎設施產業鏈”的發展。
2、“一帶一路”對骨料行業的影響
“一帶一路”作為當下的熱門話題,相關報道席卷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位置。究竟“一帶一路”和砂石骨料行業有什么關系?動輒上億的投資項目中,砂石骨料能分到多少?
無論是交通基礎設施類項目還是改善城市的區位功能,作為基礎建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砂石骨料的用量將隨之不斷增長。作為區域性較強的產品,“一帶一路”沿線砂石骨料上下游企業必將收益匪淺。
由于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各級政府每年在工程基建方面投入資金巨大,而所有的基礎建設,如鐵路、公路、橋梁、房建等都需要用到砂石骨料,從而砂石骨料產業也獲得了快速發展。根據中國砂石骨料網提供的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砂石骨料用量約為120億噸,2014年砂石骨料市場總需求或已突破140億噸。2015開年前后,政府大規模投資基建的熱情持續未減,根據媒體的粗略統計,自2014年10月1日至今年1月底,國家發改委共批復43個項目,涵蓋機場、鐵路、公路、城市鐵路等基建領域,項目投資總額度共達到了13648.97億元。
據測算,亞太區域未來10年間的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將達到50萬億人民幣。保守估計,如果按每億元投資消耗6萬噸砂石骨料計算,平均每年將帶動砂石骨料消費30億噸。砂石骨料行業市場潛力巨大。
“一帶一路”:砂石骨料行業相關企業的戰略機遇
1、有利于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
從供給端來看,伴隨著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滑,我國建筑業及制造業產能過剩的問題日趨嚴重,“基建輸出”能夠大幅緩解我國建筑業、制造業的產品需求壓力。走出去的基建投資是對國內產能過剩的重大機遇,通過測算基建和房地產行業,在拉動效應方面,1單位的基建產出將拉動上游相關產業1.89單位的生產擴張,實際效應可能更大。這就是為什么從中短期內來看,“一路一帶”戰略引發的“走出去的基建投資”將對于國內部分行業如水泥、鋼材、煤炭等的去化產生積極作用,主要就是在于雖然投資走了出去,但是生產還是源自于國內的。
在推動效應方面(主要指該行業對于下游生產所激發的總供給),例如1單位的基建產出將總體推動3.05個單位的供給擴張,這集中體現了基建作為上游產業帶動整體經濟發展的效用。
另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多屬于發展中國家、新興市場國家和轉型國家,與我國在產業結構上具有較強互補性,互聯互通需求、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和金融需求非常強烈,特別是港口、鐵路、公路、能源通道等設施的建設,將引發對砂石骨料等建筑材料的巨大需求。
因而,國內企業的走出去戰略也符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特別是東南亞、南亞地區相關國家大力發展基礎建設的需求。
印尼:對中國技術、裝備擁有信心,相信能夠幫助印尼發展。
據了解,印尼目前的GDP總額為接近9000億美元,是東南亞地區的最大經濟體。印尼是目前東南亞乃至亞洲最大最有潛力的基建市場。
2015年1月,李克強總理在會見來華出席中國—印尼高層經濟對話首次會議的印尼總統特使、經濟統籌部長索菲安時表示,中方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同印尼發展戰略有契合之處。印尼有開展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中國擁有優勢富余產能,雙方合作互補性強。中方愿同印尼進行產能合作,幫助印尼在當地建設相關工廠和生產線,這既有利于開展基礎設施建設,也可以助力印尼工業化進程。索菲安表示,印尼新一屆政府高度重視發展同中國的關系,歡迎中國企業赴印尼投資和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合作。印尼對中國技術、裝備擁有信心,相信能夠幫助印尼發展。
2015年3月,印尼總統佐科接受央視記者采訪時表示,希望中國加強對印尼基建領域的投資。佐科在采訪中表示,今年印尼將劃撥290兆印尼盾(約合244億美元)用于基建開發,這一數字創印尼歷史新高。佐科表示,推動中國對印尼基建投資,加強兩國基建合作(尤其在道路基礎設施、鐵路、電力和港口等領域),是他此次訪華的主要目的。因為中國在這些領域發展迅速,中國在基建領域擁有豐富的經驗與技術以及一流的施工速度。印尼希望在這些領域得到來自中國的幫助。而印尼發展海上項目與此時中國政府正在打造的“海上絲綢之路”能夠互相配合、互相支持。
緬甸:中國“一帶一路”建設為緬甸經濟發展提供新機遇
“中國發起的‘一帶一路’建設項目將給緬甸的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2015年4月,緬甸總統發言人吳耶突(U Ye Htut)在緬甸首都內比都接受新華社記者獨家采訪時評論。吳耶突說,總統吳登盛訪華時就表示,緬甸歡迎中國“一帶一路”建設和倡導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這兩個偉大計劃,對東盟國家來說,這是一個發展的好機遇。
吳耶突表示,中國的發展對緬甸企業和民眾來說是難得機遇。加強緬中兩國經貿合作關系對雙方都有利,他表示歡迎中國企業來緬甸投資興業和開展經貿合作。他相信,兩國經濟貿易合作關系將會不斷發展和提升。
2、有利于企業對外技術輸出、設備出口
“一帶一路”的建設給砂石行業相關設備企業對外技術出口提供了很好的發展機遇。2015年將是“一帶一路”建設延展鋪開、做深做實的重要一年。相關設備企業借助本身技術對外進行技術支持,從而為企業走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奠定技術基礎,尤其為東南亞欠發達國家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持打開了廣闊的空間。
建設施工離不開砂石骨料。大批量的基礎建設項目,如鐵路、公路、機場建設等,砂石骨料的需求量巨大。機制砂石骨料尤為受寵,特別是在天然砂資源幾乎開采殆盡,在“一帶一路”大規模的基礎建設的需求下,當前基建剛性需求決定了砂石的不可或缺,必然也會相應的帶動一批相關行業的發展,這其中就包括破碎機、制砂機等礦山破碎、制砂機械設備行業。
隨著我國經濟和科技的不斷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中高速公路、高速鐵路、機場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要求也越來越高,相應地對砂石骨料和混凝土骨料的粒型、級配都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這除了對砂石骨料的原材料選擇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外,還需要配備能效更高,而且制造工藝更加先進的砂石生產設備。東南亞很多國家骨料設備落后,無法滿足未來建設的需求,給國內骨料生產設備商提供了重大機遇。
建材企業借助“一帶一路”國外拓展實例
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螺水泥”)借助“一帶一路”轉變發展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成果。海螺水泥在中國水泥產能嚴重過剩、國定資產投資增速下降、環保政策日益趨緊的大背景下,本著有利于市場占有率和控制力的原則,加快國內擴張和并購整合。同時,加快在東南亞的戰略布局,轉移國內過剩產能,努力延伸產業鏈。
海螺水泥重點推進老撾、柬埔寨的項目實施,借力“一帶一路”,實現海外收入和利潤的大幅提升。2014年11月,該公司在印度南加海螺一期熟料線投產,西巴布亞、孔雀港項目開建,巴魯、馬諾斯項目報批報建。同時,與老撾吉達蓬集團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將在老撾首都萬象合作建設一個大型水泥生產項目,并將水泥窯處理城市生活垃圾技術引入該國。
水泥企業轉型砂石骨料已成為行業共識,目前,在國內,海螺水泥依托自有礦山資源、裝備和市場布點等優勢,先后建成禮泉、英德等10個骨料項目,目前該公司骨料項目年產能達1440萬噸。根據計劃,海螺水泥擬在3至5年內形成1億噸骨料產銷規模,進一步提升盈利水平。
縱觀行業發展規律,拓展全產業鏈發展成為大水泥集團的必經之路,在海外布局水泥項目之后,加快砂石骨料項目布局也將成為趨勢。
海外企業看準時機著手布局
亞投行、絲路基金、金磚銀行的成立,為“一帶一路”建設發展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加快沿途各國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成為當務之急。可以預見,沿途的基礎建設對水泥、骨料等原材料的需求暴增已成為必然趨勢。目前,各大企業或捷足先登搶先布局,或欲實地考察秘密布局。在宏觀經濟下行已成定局的情況下,關注海外拓展機遇對企業而言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海外相關國家已有不少企業看準基礎建設帶來的商機,欲先搶占先機,著手布局籌建骨料項目。據了解,5.9-11日,中國砂石骨料網聯合廣東鴻威國際會展集團將舉行“2015中國國際砂石骨料技術與裝備展”,印度、馬來西亞、越南、泰國、柬埔寨、新加坡、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等海外絲綢之路國家明確采購的登記采購商已有近百名。截至目前,海外在登記有明確采購需求的40多個國家中已有137家企業、511名專業采購商。屆時,參會者可以近距離接觸國內百家主流裝備企業、數百名海外采購商、千余名海外專業觀眾,近萬名國內砂石骨料上下游企業,大容量數據信息盡在其中。
同期,為了給砂石行業同仁搭建一個快速了解行業現狀和發展的平臺,推動行業技術交流,主辦方還將于5月10日在展館二樓召開“第二屆中國砂石骨料行業技術發展(國際)論壇”。
主辦方特邀國務院宏觀經濟學家、行業協會領導、國內外技術權威專家及優秀企業代表共聚一堂,圍繞“綠色環保 轉型升級 永續發展”主題進行探討,研究當今形勢下骨料行業發展方向,探討砂石骨料品質對混凝土的影響,分享全國最大規模骨料礦山生產線技術以及最先進的礦山生態恢復整體規劃等,邀您共赴行業專業戰略性思維盛宴。
地點:廣東·廣州海珠區會展東路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琶洲展館)B區。歡迎蒞臨!參會聯系屈曉雯:13616532521。
編輯: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