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基礎建設持續發力提檔升級,大幅度地帶動了砂石骨料需求量的增長。從中國砂石骨料網最新的統計數據來看,2014年全國(不含港澳臺及西藏)骨料產量超過165億噸,較之2012年的100億噸及2013年的120億噸有著不小的提升。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基礎建設持續發力提檔升級,大幅度地帶動了砂石骨料需求量的增長。從中國砂石骨料網最新的統計數據來看,2014年全國(不含港澳臺及西藏)骨料產量超過165億噸,較之2012年的100億噸及2013年的120億噸有著不小的提升。而今年,在新常態下,民用基建雖不景氣,但“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的先后落實啟動,更是為砂石骨料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內需兼外拓,預計砂石需求量將穩步上升。
中國砂石骨料網CEO李華
盡管近幾年,相關部門不斷加大對砂石骨料行業的管控,但由于砂石行業長期以來沒有引起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重視,行業整體發展滯后,與國家日新月異的建設步伐存在著多方面的矛盾。中國砂石骨料網CEO李華認為,目前砂石骨料行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四點:一、傳統砂石行業粗放性、破壞性、浪費性開采與“十八大”堅持環境友好、資源節約、社會和諧的可持續發展精神相矛盾;二、企業規模小、生產力低下、技術創新不足、生產設備老舊與國家鼓勵技術創新、走規模化、集約化的發展方式相矛盾;三、天然砂石資源短缺、機制砂石發展過慢與當前國家城鎮化建設、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對砂石建材的不斷遞增的市場需求相矛盾;四、傳統砂石開采環保意識淡薄,造成河流、礦區大面積環境污染與當前國家加大環保力度、綜合整治環境污染的政策方針相矛盾。
眾所周知,傳統的砂石產品主要是通過開采天然砂石資源而獲得。然而有限的天然砂石資源遠遠無法滿足當前國家建設對砂石建材不斷遞增的市場需求,大規模的挖采消耗速度及不規范的超負荷開采致使巨量的天然骨料在短短幾十年內便開始顯現出枯竭態勢。同時,由于傳統落后的砂石開采方式不僅污染水源,破壞生態,而且存在產品質量不穩定等問題,給工程建筑的安全埋下了隱患。基于嚴峻的現實因素考慮,政府部門開始不斷加大對行業的整治、監管力度,河砂開采由放任到限制再到禁止,成為歷史潮流。并且對行業的管理也日益趨向從高、從嚴、從快之勢,相關政策密集出臺,不符合環保要求的小型礦山關停速度加快,意欲從根本上解決行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內含關系。例如,國土部審議《“建設用砂石”礦產采礦權準入條件》,嚴格規范建設用砂石資源開采加工行為;工信部即將發布《砂石行業發展指導意見稿》,對機制砂石生產能耗指標提出約束性要求,等等。對此,李總指出,在回歸生態環境建設,落實產業結構調整,推進新型“工業-信息-產業”化戰略發展新背景下,機制砂石代替天然砂石已成為行業發展的必然要求,現代化新型骨料生產正快速引領行業變革,綠色骨料礦山生產將為行業發展方向。
面對砂石骨料行業轉型升級的歷史機遇,除砂石企業外,建材大企業集團及外行業也紛紛瞄準其中商機。據中國砂石骨料網獲悉,中水電、中建西部建設、大型水泥企業、混凝土企業已紛紛涉足砂石行業。其中,水泥企業基于自身的資源、技術、資本和管理優勢,也紛紛加快了骨料板塊的拓展步伐。據悉,冀東水泥現已擁有砂石生產線9條,合計年產能將近3000萬噸,新建砂石線遍布西北、華北和東部地區;海螺水泥也早已對骨料布局做了戰略性規劃,預計在未來3-5年,建設成不低于1億噸的骨料年產能;此外,華新、金隅、紅獅、華潤、臺泥、葛洲壩、中材、亞泰、同力、亞東等大型水泥企業也已紛紛涉足砂石骨料,已建或在建骨料線產能均在百萬噸級別以上。南方水泥也在加快布局骨料項目的步伐。李總表示,水泥企業發展骨料“數量之多、反應之快、投入之大、層面之高”已成為當前中國砂石骨料行業最顯著的特征之一。
與此同時,砂石骨料行業所創造的設備市場空間也引起了國內工程機械巨頭們的廣泛關注。在水泥機械、混凝土裝備以及工程機械日漸萎縮的市場環境下,中聯重科、山推、徐工、柳工等大型工程機械企業已紛紛加入骨料機械設備市場競奪中。這些大型企業集團依托自身的裝備制造能力、技術研發能力、精良的質量控制體系、成熟的營銷渠道等多種優勢,給現代骨料裝備的研發、制造及服務帶來了新的理念,同時,也對砂石行業所呈現出的歷史性投資機遇做出了再次的肯定。
李總表示,建設砂石骨料作為一種附加值較低的大體量固體建設材料,在業內屬于一種典型的“短腿”產品,高昂的物流成本是其實現市場擴張的先天瓶頸。但若選擇河運、海運等大物流手段,砂石骨料市場半徑將獲得有效釋放。中國砂石骨料網數據中心通過對骨料應用領域及所占比例,再結合上下游關聯產業進行側面論證,系統地分析統計了全國范圍內骨料的真實產量。從統計分析結果來看,資源豐富、物流條件較好和經濟較為活躍的地區骨料產量也較高,重點產區包括山東、江西、安徽、浙江、河南、河北、江蘇、廣東及四川等地區。而山西、內蒙、甘肅等地原石資源較為豐富,但受限于地方經濟體量和對外物流渠道,骨料產量較低。總體來看骨料產量存在著區域性不平衡現象,由于物流和資源作為非變量因素具有一定的穩定性,未來最可能的是受經濟梯度轉移影響,骨料產量將在中西部條件較好的地區劇增。
編輯: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