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在福州市閩侯縣南嶼鎮窗廈村,由福建某建材有限公司投資1.27億元,以建筑渣土為原料、可年產1.2億塊環保燒結磚的生產線正式動建。這意味著,福州在探索建筑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的道路上邁出新的一步。
近日,在福州市閩侯縣南嶼鎮窗廈村,由福建某建材有限公司投資1.27億元,以建筑渣土為原料、可年產1.2億塊環保燒結磚的生產線正式動建。這意味著,福州在探索建筑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的道路上邁出新的一步。
據該公司負責人陳少明介紹,該項目占地面積209畝,集渣土運輸、渣土受納與環保制磚于一體。一期生產線每年可消化渣土30萬立方米,爭取年內建成;遠期規劃4條生產線,每年可消納120萬立方米渣土。
據悉,福州大概每年產生渣土1500萬立方米,而通過審批倒卸的只有1200萬立方米左右。一些渣土被隨處亂倒,不但污染環境,破壞水質,而且侵占公共綠地和農林用地;更令人擔憂的是,部分渣土堆積在道路沿線的山坡上,遇到暴雨,可能形成泥石流,威脅公共安全。
福州市城管委黨組成員葛宏鵬告訴記者,處置渣土的主要方式包括低洼地填埋、通過建設項目回填和資源化利用三種。眼下,福州大多采取低洼地填埋的方式處理渣土,但市區周邊適宜的低洼地已基本消耗完畢。市城管委擬年底前在福州的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各尋找一處適合的渣土受納點,其中,位于閩侯南嶼鎮和長樂玉田鎮的地點已選定。
葛宏鵬認為,渣土不是垃圾,而是資源。目前,傳統、簡單的處理方式已不適應城市發展的新形勢,需要探索渣土等建筑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利用,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據了解,福州市今年初發布了加快推進綠色建筑發展的實施意見。意見提出,積極推廣預制裝配式混凝土,即在工廠預制好柱子、墻壁等混凝土構件,然后運至現場拼接,像搭積木一樣蓋房子,并積極推行住宅全裝修等。這些措施可以從源頭上大量減少渣土等建筑垃圾。在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方面,意見提出,將建筑垃圾等廢棄物用于生產混凝土、路步磚、廣場磚、草坪磚等。
目前,福州有關部門已在幾家國有企業開展建筑垃圾減量與循環利用試點。據了解,福建省首個綠色建筑科技產業園項目將采用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的方式,承擔大型建筑的搭積木式的施工任務。
記者手記》>
政府引導 市場運作
近年來,“垃圾圍城”成了讓不少城市的政府頭疼、群眾心煩的問題。其實,不論是建筑垃圾還是生活垃圾,我們都不妨將其看作是一種可以合理利用、可以產生經濟效益的資源。
變廢為寶,破解“垃圾圍城”這個難題,可以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引導企業走建筑垃圾循環利用的產業化道路,而政府應做好規劃、引導、扶持和監管工作。比如,用建筑渣土做成環保磚,企業可能擔心市場一開始不好接受,銷路不暢。這時就需要政府扶一把,在市政工程、保障房等公共建設項目上,優先考慮采購使用,打消企業的后顧之憂。
建筑垃圾的循環利用是一個系統工程。目前,建筑垃圾的收集、運輸、加工、質量監督和產品推廣這一市場化機制尚未形成,需要政府積極制定鼓勵生產、銷售、使用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產品的優惠政策,調動社會資本的積極性,推動建筑垃圾的循環利用形成一條可產生良好效益的產業鏈。
編輯: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