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中文字幕有码视频欧美-亚洲天堂精品视频在线_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国产午夜精品无码

建筑垃圾資源化 專家為您支招

—— ——訪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副秘書長王以楓
來源:中國建材報
時間:2015-07-09
摘要: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建筑垃圾也是一樣。我國龐大的建筑垃圾基數在環境友好型社會下顯得格格不入,也使得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逐漸成為行業熱點話題。記者近日專訪了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副秘書長王以楓,一同探討了建筑垃圾當前存在的現狀、危害,以及解決方式。

蘭州市城關區青白石楊家灣吊橋下的黃河河灘,被違規傾倒大量建筑垃圾,使得黃河原有河道變成一處“垃圾河灘”


  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建筑垃圾也是一樣。我國龐大的建筑垃圾基數在環境友好型社會下顯得格格不入,也使得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逐漸成為行業熱點話題。


  記者近日專訪了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副秘書長王以楓,一同探討了建筑垃圾當前存在的現狀、危害,以及解決方式。

  垃圾圍城建筑垃圾處置現狀不容樂觀

  記者:工業和建筑業產生的垃圾正以每天數以萬噸計的速度侵蝕著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人們在享受城市文明的同時,也遭受著“垃圾圍城”“霧霾籠罩”的困擾和傷害。我國建筑垃圾主要來源是什么?

  王以楓:現在,我國建筑垃圾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

  第一,來源于建筑壽命到期的建筑。1970——1980年代,我國建造房屋采用的基礎材料主要是燒制而成的紅磚,由于當時技術水平的限制,一般紅磚只有30——50年左右的壽命,同時限制于當時的建筑技術水平,所以到現在為止,我國上世紀70——80年代建造的房屋壽命基本到期,很多危房必須拆除。

  第二,來源于城市建設。規劃新城,城中村改造、違章建筑的拆除、房屋裝修等都是城市建設的方式,無一例外都會產生大量的建筑垃圾。

  從北京市拆除違章建筑來說,2009年以后,北京市在規劃國土方面管理更加嚴格,而北京郊區有些市民在此方面意識比較薄弱,仍繼續違章建房,所以產生了大量建筑垃圾。昌平區、通州區、順義區每年都會拆掉上百萬平方米的違章建筑,經測算每百萬平方米約產生0.8——1.3百萬噸建筑垃圾,其產生的危害不言而喻。從房屋自身結構來說,現在被拆除的房子大多是二十年前的老房,這些房屋大多以磚結構為主,建筑垃圾的產生量能達到70%——80%。從城市裝修方面來說,建設新城、老房改造、二手房買賣等都會進行裝修或者二次裝修,由此也會產生大量的裝修建筑垃圾。

  記者:我國每年產生如此之多的建筑垃圾,您能具體說說我國建筑垃圾的處置現狀?

  王以楓:我國現階段對建筑垃圾的處置方式很單一,95%左右的建筑垃圾采用的是填埋、堆放的方式,只有5%經過了簡單處理,例如破碎后多數做成再生磚或者是用作鋪路的填充材料等。

  其實20多年前,我國的一些建材實驗室以及建材專家便開始研究建筑垃圾的資源化方法,但由于技術不成熟、處理成本高昂,再加上我國民眾對垃圾分類意識不夠,以及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夠等因素,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程度至今還處于落后水平。

  以北京為例,北京的建筑垃圾處置基本以填埋為主,每年政府有關部門會指定20——30個填埋場作為建筑垃圾的定點處置場所。

  隨著相關部門執法力度的不斷加大,現在建筑垃圾的處置也開始慢慢規范,但我國在建筑垃圾監管方面力度不夠,導致仍存在亂丟亂倒的現象。

  從政策上來講,北京市城市管理政策體系很完整,排放單位在排放之前必須報批,對于不同的排放主體、排放材料也都規定了相應的處置方式。但是在實踐過程中,落實和監督環節存在問題,執行不到位。我們曾做過調查,有些工地離建筑垃圾處置場比較遠,運輸成本高,因此他們不愿將建筑垃圾送到定點單位處置,而是隨意丟棄在路邊、干涸的河道等地點。而且這種亂倒的現象基本發生在凌晨,此時監管人員較少,加上運輸人員往往逃避,所以很難管理。還有一種情況,在某些監管力度較弱的地方,垃圾的產生者直接將建筑垃圾堆放在路邊或者隔離綠化帶上,簡單地在上方鋪上一層薄土后便種植植物,在短期內這些植物尚且能生長,但是時間一長,建筑垃圾又顯現出來。垃圾處置在首都北京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在其他地方的處置情況更不容樂觀。

  十面埋伏建筑垃圾危害不容忽視

  記者:80%以上的建筑垃圾是廢混凝土、廢磚瓦、廢舊裝修材料、揚塵物等建筑材料。您覺得建筑垃圾的危害主要有哪些方面?

  王以楓:一是侵占土地,影響市容和環境衛生。一般來說,城市人均面積非常緊張,建筑垃圾的堆放占用了城市空間,有的甚至侵占道路、河道,為市民生產、生活帶來安全隱患。同時,隨意堆放和傾倒的建筑垃圾,嚴重影響了城市的市容和景觀。

  二是污染水體。建筑垃圾長時間堆放后經雨水滲透浸淋,廢砂漿和混凝土塊中的大量水合硅酸鈣和氫氧化鈣、廢石膏中的大量硫酸根離子、廢金屬料中的大量重金屬離子溶出,隨著雨水流入周邊水域或地下管道,對周邊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嚴重污染。

  比如在甘肅靠近黃河的某區域,因為當地沒有建筑垃圾填埋場,垃圾的產生者索性就把建筑垃圾傾倒在黃河邊。大量建筑垃圾直接沿著岸邊傾倒,一些地方堆砌的建筑垃圾有1米多高,部分河邊柳樹半個樹身被建筑垃圾直接掩埋,有些甚至被推倒。這樣的景象可謂觸目驚心。這種惡劣的行為肯定會對黃河水質產生影響。同時,對下游市民的身體健康也會造成危害。

  三是污染大氣。目前,堆放的建筑垃圾會隨風產生較多揚塵,增加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含量;部分建筑垃圾清運車輛不按規定密閉運輸;而且某些建筑工地出入口路面未進行硬化,也沒配備沖洗輪胎的設備;建筑物拆除過程中未進行有效防塵處理等。這些行為產生的粉塵被人體長期吸入后,會對多個器官造成損害。多處揚塵會導致霧霾天氣,極大影響了PM2.5指數。此外,建筑垃圾攜帶的病菌還會傳播疾病,形成生物污染等。

  四是對建筑質量和人們生活形成潛在危害。

  舉例來說,現在北京市北部某大型社區是建立在建筑垃圾填埋場上的,雖然短期內看不到危害,但這種危害卻始終潛伏,也許會在幾年甚至十幾年后顯現,輕則對建筑物的質量造成影響,重則對人體健康產生極大危害。如果對其進行處理,就要把建筑垃圾重新挖出,目前臺灣和韓國都在采取這種方式,但實踐起來不僅會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還需對其進行二次處理,增加處理成本。這也給我國的建筑垃圾處理產業一個警示,簡單填埋終究不是處置建筑垃圾的有利途徑。

  內修外治解決建筑垃圾問題并非難事

  記者:在您看來,我們應當如何破解建筑垃圾“圍城”的困局呢?

  王以楓:首先,我們應該勤修“內功”,不斷研發升級我國建筑垃圾處置工藝和裝備。

  正如之前所說,二十多年前,我國有很多建材專家和實驗機構開始研究關于建筑垃圾資源化的處置工藝、技術裝備等。但由于只有實驗,沒有實踐,導致成本過高,而且工藝也達不到我國建筑垃圾的處置要求,致使建筑垃圾資源化一致無法形成規模,形成產業。所以要想解決我國建筑垃圾“圍城”的困局,就必須要有一套符合我國國情的處置工藝系統,并且隨著建筑垃圾情況的不斷改變進行升級調整,以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

  其次,政府和企業應相結合,各自做好分內事,充分發揮企業作為市場主體的力量,這樣一來建筑垃圾的問題解決起來并沒有那么困難。

  建筑垃圾資源化是一個公益性的事業,前期需要政府多引導,發揮政府的牽頭作用,通過行政手段把建筑垃圾運到垃圾處理廠,落實稅收、補貼等政策支持建筑垃圾處理企業更好發展。建廠的時候政府要在土地、規劃等方面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并且要做好后期的監督;企業作為市場的主體力量,要堅持創新產品及設備工藝,發現產品不同的用途,要研究怎么樣才能把產品做到最好,怎樣最快降低成本,將最好的產品投放市場。

  最后,應當喚起社會大眾對建筑垃圾進行關注,引導社會觀念的轉變,做好垃圾分類。同時從建筑設計和新材料方面考慮增加建筑物壽命,做到建筑垃圾減量化。

  生活中,許多人對建筑垃圾是不了解、不關心,甚至眼不見為凈。他們認為建筑垃圾與他們無關,不會影響到他們的生活。實際上則不然,建筑垃圾一旦產生又不能被合理處置,帶來的危害將嚴重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如果能通過宣傳讓人們明白這點,相信很多人就會愿意為此而奔走,也有很多人會將垃圾運到有資質的垃圾處理點,避免亂倒亂卸。這對解決垃圾“圍城”的困境很有幫助。

  國外的建筑垃圾產生量比國內要少很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國外建筑壽命長。而國外建筑壽命長,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在初期設計和建造時的認真、細致,更因為他們不喜歡拆除房屋。像英國,許多人甚至認為房子越老越好,越有居住的價值;同樣,即便是拆除,也更崇尚于回歸自然。而我國,經常是建好只有一二十年的樓房就被拆除,許多開發商把拆舊建新作為土地增值的辦法,大家對此也是習以為常。所以,有必要引導社會觀念的轉變,以此減少建筑垃圾的產量。

  目前,我國對建筑垃圾的分類意識還不夠,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經常混合在一起。國際上有個公認的原則,垃圾分得越精細價值越高。如果能通過宣傳引導,將垃圾分類,不論是建筑垃圾還是生活垃圾都能被更好的處置利用,也都能創造出更多的價值。多一份價值,少一份污染。

  同期聲

  對于建筑垃圾的處置,目前國家還沒有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對違反規定的處罰條例,禁止填埋可利用的建筑垃圾及規定建筑垃圾必須進行分類收集存放的條款還不完善。所以,政府相關部門應出臺相關政策法規,實行有效的獎懲制度。城市應鼓勵建立建筑垃圾綜合利用企業,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應達到60%以上。通過建筑垃圾綜合利用后不再新設建筑垃圾填埋場,并根據建筑垃圾資源利用情況,逐步關閉原有填埋場。

  建筑垃圾填埋不僅包圍了我們的家園,還污染了寶貴的土壤和地下水資源。為了我們的環境和子孫,請您把建筑拆除交給那些循環利用的企業處理。

  ——知名企業家 陳光標

  建筑垃圾首先是存量處置問題,其次是我國在70年代以及之前建造的建筑物到了拆舊重建期,于是產生更多的建筑垃圾。只有像今年兩會期間住建部和環保部聯合下文調查全國市政污泥那般,摸清存量,并限期處置,同時對于部分存量大、資金短缺地區予以財政補貼,推出一批PPP工程包,徹底解決建筑垃圾的問題,今后建筑垃圾的增量才有了去處。

  ——中國循環經濟協會高級專家 曲睿晶

  我們學校附近老房區最近在進行拆遷,馬路邊遺留了大量建筑垃圾,也沒有垃圾車來拖運,長時間滯留在道路邊的建筑垃圾嚴重阻礙了交通,同時也污染了空氣,危害人的身體健康。希望運輸部門能及時將建筑垃圾清理干凈。

  ——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生 鄧 超

  長沙近幾年修地鐵產生了大量建筑垃圾,其中主要是廢棄混凝土,我認為嚴重影響長沙空氣質量,同時有些建筑垃圾倒入了湘江中,污染了水源。希望相關部門加強監管,加強建筑垃圾的回收力度,能夠充分利用這些建筑垃圾,使其變廢為寶。

——湖南師范大學學生 何 黔

  編輯: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