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難,守業更難。在市場的浪潮中,不斷有新的企業出現,也不乏老的企業消亡。特別是對于中國企業來說,在面對復雜的經濟形勢的同時,還要適應不斷變遷的政策環境,有專家得出結論:中國的民營企業平均壽命只有三年。其中有政策因素、管理粗放、資金短缺等各種難題,但更多的是企業管理者缺乏戰略眼光,無法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
廈門新起點砂石進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長侯衍臣坦言:“每一位成功者,都是昨天的思考與行動,才鑄就了今天的成功。”也正是憑著充分的思考與行動,新起點從一家天然砂出口的企業一躍成為砂石行業的標桿企業。經過十幾年的發展變化,新起點一直低調地在砂石行業快速穩步前行。
日前,中國砂石骨料網記者前往廈門新起點砂石進出口公司考察學習,并與新起點副總經理張倩進行了深入交談。
新起點副總經理張倩(右)與中國砂石骨料網記者合影
一個砂石企業的發展歷程
新起點公司自1997年成立,主要經營砂石的出口業務,憑借公司雄厚的實力,良好的信譽、周到的服務和熟練的業務操作能力,不斷的擴展海外市場。到2007年,新起點已經和日本、韓國和臺灣的十多家砂石組合及大型建筑企業建立了穩定的業務合作伙伴關系,每年有數百萬噸的天然砂出口,業務初具規模。
閩江及其支流河砂資源充足,品質好,價格低廉,曾經是我國對外出口砂的主體。張總坦言:“2007年國家宣布禁止天然砂出口,并對臺灣天然砂出口實行限量的許可證管理制度,這對我公司業務發展甚至生存造成了巨大的沖擊。通過認真的思考,公司決定對出口產品進行轉型升級,業務由天然砂轉型為機制砂石,并開發新的機制砂石海外市場。”
臺灣是新起點的重要出口地區,目前對臺月出口砂石80萬噸左右。新起點也積極開拓其他海外用戶,憑借10年來開拓海外市場的經驗、供貨能力及業務的熟練程度,新起點很快就被新加坡市場認可,其機制砂石產品開始出口新加坡,現在每月有20萬噸的業務量。
在經營過程中公司領導層敏銳的意識到新起點沒有自己的砂石生產基地,在需求旺盛時,產品的質量、數量都無法保證。要想改變這一被動局面,就必須建立自己的機制砂石生產基地,這樣可以保證公司出口產品的高質量、貨源穩定充足,價格和成本穩定可控。
打好根基 建立機制砂石生產基地
侯董曾指出,由于我們大規模的開采活動造成砂石資源快速減少,甚至枯竭,國家開始加強管理,許多地方下達了限采甚至禁采令,成千上萬個砂石礦場被關停。另外國家提倡和諧礦區建設,在生態、環保、安全等方面對砂石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專業的機制砂石生產基地,構建砂石企業產品生態發展系統,是未來砂石企業的一個發展方向。
天然砂開采受限,且批準出口總量逐年遞減,機制砂成為主力。盡管福建地區是最早推廣機制砂應用的省份,但是大產能項目較少,生產規模普遍不大。新起點每年出口砂石總量達1000多萬噸,雖然擁有較多砂石生產線,但是相對比較分散且生產能力有限,無法很好的滿足出口需要。
機制砂石生產基地建設必須有一定的規模,在區域范圍內能形成產業生態發展系統。2013年,新起點在漳州龍海市港尾鎮取得了一個大型花崗巖石料礦區開采權,礦區面積60萬平方米(約900畝)石料儲量約為1.2億立方米,投資8000萬元建造兩條共年產300萬噸的碎石生產線和一條機制砂生產線。
新起點砂石骨料線生產現場
張總指出,龍海市是福建省東南沿海廈、漳、泉地區傳統的砂石生產地,有豐富的花崗巖礦產資源,材質非常適合生產砂石骨料。基地的礦山為花崗巖礦,石質堅硬致密、強度高、抗風化、耐腐蝕、吸水性低,是建筑用好材料,非常適合加工機制砂石。特別是機制砂,礦區花崗巖原料的二氧化硅含量約為65%,天然砂的二氧化硅含量約75%,兩者的二氧化硅非常接近,只多了些云母成分。另外,非常適合加工質量比較好的精品機制砂。張總笑言:“最開始的時候,我們出口的運輸船只在海關檢查時常常被攔截,因為機制砂外觀顏色與天然砂(黃砂)非常接近,被誤認為運送的是天然砂。”
新起點成品砂
該生產線的高標準精品機制砂石不僅滿足龍海市建筑業及重點項目對建筑用砂石的要求,同時供應廈門幾家大型預拌廠及出口新加坡、臺灣地區,得到了國內外用戶的一致好評。
開拓國內市場 力求資源百分百利用
受經濟形勢影響,現在新起點對臺灣出口量略有下降,逐漸開始著手開拓內地市場。除了本身過硬的產品質量外,物流因素在建材市場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以前被認為是區域性產品的砂石骨料,被越來越發達的物流逐漸沖淡了地域界定。新起點在漳州、廈門都有自己的專用碼頭,張總介紹到,僅漳州港的碼頭便可停泊7萬噸的貨船,吞吐能力極強,為其開拓市場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原材料基地-生產-運輸-碼頭裝卸-港口,新起點培養了一只完整的一條龍產業發展隊伍,形成完善的產銷鏈后,新起點將目光鎖定在完善生產系統和資源利用方面。
2012年龍海市政府對礦區進行了綜合治理,新規劃將礦區數量從原來的72個減少為15個,到今年年底僅剩5個礦區,新起點收購比較理想的3個大型建筑用花崗巖礦,并計劃在每個礦區建造一個碎石廠和一個機制砂加工廠,形成整套完整的生產系統。為了使資源利用率達100%,2014年新起點投資200多萬建立廢水處理系統,僅靠儲存的雨水循環使用。另外在工業開發港區標準工業廠房內,新起點還將建造一套標準機制砂生產線和一套環保透水磚生產線。制磚的原料有兩種:一是對三個礦區內因設備維修等原因造成的過剩的碎石粉,二是砂石生產中0.075以下的細泥粉。
廢水處理系統
對于透水磚的市場,張總表示非常有信心。據了解,為保護水資源,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2015年初國家確定16個首批海綿城市,其中就有廈門。張總表示:“建設海綿城市需要大量的環保透水磚,高質量的環保透水磚目前在廈門基本是空白,這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機會。環保透水磚的生產設備及工藝非常成熟,我們計劃選用世界上最好的德國的生產設備及工藝,利用小碎石顆粒和細粉生產高品質的透水磚,這樣既向社會提供了一個優質的產品又對原材料‘吃干榨盡’,使原材料得到充分的利用。”
編后語:侯董在分析機制砂石未來30年發展機會時指出:未來的發展模式是區域合作、行業整合,平臺型企業經濟,未來發展產品趨勢是精品機制砂石。隨著一路一帶和援建項目等大型工程的啟動,未來的市場擴展的方向是海外市場。
新起點、新希望,正是憑著對自己的高標準、高起點、嚴要求,并付諸于行動,新起點一直走在行業前列。中國砂石骨料網也希望所有砂石人能夠提高對自己的要求,用行動詮釋責任,攜手打造可持續發展的砂石骨料產業!
編輯: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