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中文字幕有码视频欧美-亚洲天堂精品视频在线_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国产午夜精品无码

工業固廢規模化利用的關鍵是技術可行

—— ——訪尾礦綜合利用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杜根杰
來源:中國礦業報
時間:2015-10-23
摘要: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是當前實現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在經濟新常態下,我國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出現了哪些新情況和新問題?在經濟轉型跨越發展中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何?帶著諸多問題,記者日前采訪了尾礦綜合利用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杜根杰。
  ■ 目前,我國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取得明顯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問題:隨著鋼鐵、有色、發電、化工等重化工業以及煤炭等采掘行業的產能逐漸萎縮,固體廢物會逐漸減少;隨著生態文明制度強化,法律法規門檻抬高,對固廢排放的要求越來越嚴,倒逼企業減少排放;在新常態下,循環經濟理念被人們廣泛接受,循環經濟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園區循環化改造更加強化,產業循環化實現組合,使工業固廢利用更加系統化。

  ■ 不同種類固廢綜合利用面臨的共性與差別化政策需求:一是對資源循環利用的認識和重視程度有待加強,要實現被動利用向主動利用轉變;二是大宗、高附加值利用技術裝備有待開發,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化水平和產品科技含量需要提高,要實現單一低值利用向多元高值利用轉變;三是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區域發展不平衡,要實現局部利用向全局利用轉變;四是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結構有待優化調整,要實現分散利用向規模化利用轉變;五是資源循環利用產業上下游跨度較大,銜接不夠緊密,要實現自身利用向標準化跨行業利用的轉變;六是資源循環利用的規劃指導和政策體系不完善,要實現政策引導向立法推動轉變。

  ■ 加快固廢資源化與安全處置的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有助于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緩解資源環境瓶頸約束,是建設生態文明,實現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戰略選擇,是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從粗放模式向可持續發展模式變革的重要基礎。

  ■ 政府的基地培育和政策支持,固廢的協同利用技術發展,產業基金的配套,協會和聯盟平臺的推介,科研院所的創新支撐,企業的項目建設,逐步帶動產業的進步與發展。首先要有市場,其次要有效益,政府要將市場需求放在首位,要將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產品在城市建設和住宅產業化過程中強制使用,建設甚至取締使用原生資源產品,工業固廢自然就有出路了。

  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簡稱“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是節能環保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為工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資源保障的重要途徑,也是解決大宗工業固體廢物不當處置與堆存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和安全隱患的治本之策。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是當前實現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更是確保我國工業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長遠的戰略方針。在經濟新常態下,我國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出現了哪些新情況和新問題?在經濟轉型跨越發展中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何?帶著諸多問題,記者日前采訪了尾礦綜合利用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杜根杰。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大宗工業固廢的概念,其在綜合利用方面遇到了哪些問題?在綠色轉型發展和國家重大戰略實施中的作用是什么?

  杜根杰:大宗工業固廢是指我國各工業領域在生產活動中年產生量在1000萬噸以上、對環境和安全產生較大影響的固體廢物,主要包括尾礦、煤矸石、粉煤灰、冶煉渣、工業副產石膏、赤泥和電石渣等。“十一五”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各部門的積極支持下,通過全系統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國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取得了長足發展,綜合利用量逐年增加,綜合利用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綜合利用產品產值、利潤均得到較大提升,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保障安全、促進工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做出了重要貢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綜合利用規模穩步擴大。各類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量和綜合利用率均有顯著提高,其中尾礦、工業副產石膏、赤泥的綜合利用率快速增長,冶煉渣和工業副產石膏綜合利用率大幅提高,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開始走上了規模化發展道路。

  二是技術裝備水平有所提高。開發了一批用量大、成本低、經濟效益好的綜合利用技術與裝備。高鋁粉煤灰提取氧化鋁多聯產技術、磷石膏生產硫酸聯產水泥技術、尾礦生產加氣混凝土技術等1000多項技術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尾礦高強結構材料技術、拜耳法赤泥深度選鐵技術等一批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已在中試、工業試驗或實際工程上取得重大突破;一批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得到廣泛推廣應用,高壓立磨等部分大型成套設備制造實現國產化,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三是綜合利用效益顯著。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已經成為企業調整發展思路、改善環境面貌、減少礦山資源開采、增加就業機會和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重要途徑,更是煤炭、鋼鐵等礦產資源行業發展接續產業的重點。

  我國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取得了明顯成效,在經濟新常態下,將會面臨一些新的問題:

  首先,工業固廢產生量會逐漸減少。我國產生工業固廢的產業大多集中在鋼鐵、有色、發電、化工等重化工業以及煤炭等采掘行業,未來隨著這些行業的產能逐漸萎縮,固體廢物也會逐漸減少。新常態最顯著的標志是經濟增速放緩,因此這些行業的產能會率先下行。

  第二,工業固廢利用強度提高。隨著生態文明制度強化,法律法規門檻抬高,對固廢排放的要求越來越嚴,倒逼企業減少排放,加強資源的綜合利用。

  第三,循環經濟使工業固廢利用更加系統。在新常態下,循環經濟理念被人們廣泛接受,循環經濟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園區循環化改造更加強化,產業循環化實現組合,使工業固廢利用更加系統化。

  記者:國家有關部門在工業固廢產生量較集中區域開展的示范試點或基地建設,取得了哪些成效?經驗是什么?應著力解決哪些問題?

  杜根杰:工業固廢利用的試點示范及基地建設很有意義,取得的成效和經驗是促進了政策集成,稅收、產業、技術等政策集中運用,集中發力。我們總結了河北承德、山西朔州在這方面開展工作取得的成功經驗,一是領導重視、政策到位,二是重視科技創新。朔州市花巨資與北京大學聯合建立研發中心,承德市與河北工業大學及企業共同建立尾礦研究中心,為各種尾礦化驗分析、小試中試提供資金支持。朔州市政府促進項目落地以及資金支持政策等都很到位,工業固廢資源綜合利用項目推進和技術引進取得了積極進展,項目的規模和科技水平都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全市形成了以煤矸石發電、粉煤灰新型材料、煤矸石材料、煤矸石陶瓷、脫硫石膏綜合利用五大產業集群。以園區為載體,朔州市建成了143家工業固廢綜合利用企業,大宗工業固廢的利用特別是粉煤灰綜合利用技術路徑明確,固廢綜合利用水平取得了較大幅度提升。

  記者:不同種類固廢綜合利用共性與差別化政策需求是什么?

  杜根杰:一是對資源循環利用的認識和重視程度有待加強,要實現被動利用向主動利用轉變;二是大宗、高附加值利用技術裝備有待開發,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化水平和產品科技含量需要提高,要實現單一低值利用向多元高值利用轉變;三是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區域發展不平衡,要實現局部利用向全局利用轉變;四是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結構有待優化調整,要實現分散利用向規模化利用轉變;五是資源循環利用產業上下游跨度較大,銜接不夠緊密,要實現自身利用向標準化跨行業利用轉變;六是資源循環利用的規劃指導和政策體系不完善,要實現政策引導向立法推動轉變。

  記者: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和勞務增值稅優惠目錄》的通知(簡稱“財稅78號文”),對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帶來哪些新變化?

  杜根杰:目前財稅78號文中的資源綜合利用的增值稅政策,對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工作有較大影響,很多企業靠著稅收優惠才能實現保本微利,但在78號文中沒有明確的執行細則,很多地方的稅務部門就停滯了該項工作。78號文件對固廢的優惠力度略有減弱,但也增加了部分廢渣的品種,再生資源方面稅收有所加強。財政部分可能以后會修訂常態化,微調常態化,應該會對行業進步起到促進作用,但不能過度依賴。

  記者:產品全生命周期生態設計如何考慮固廢綜合利用?

  杜根杰:以脫硫石膏為例:石膏粉國際知名品牌德國可耐福,與上游火電廠合作,推介自己的工藝改進方案,培訓電廠相關技術人員,使歐洲范圍內的脫硫石膏成為合格的、高品質的原材料。可耐福在我國建設了五六個板材生產基地,目前還只是用原生石膏。他們做了很多工作,比如讓電廠學習歐洲先進工藝,但目前收效甚微,可見上游的工藝環節和企業負責人認識問題是關鍵。目前我國脫硫石膏大部分用于水泥廠,屬于較低端的應用。我們認為,從電廠開始,著手考慮脫硫石膏的全生命周期設計才是關鍵。因此,要從源頭生產過程調控固廢品質,直接生產原料,需建立責任延伸制度,打破這種局面。

  記者:工業固廢利用在國際上取得了哪些經驗?

  杜根杰:我們以日本為例來說明:日本是一個資源極度匱乏的國家,正因為如此,他們對建筑如鋼鐵、水泥、骨料等一切以犧牲資源為代價所換來的生產資料都極為重視。日本政府不允許將有限的資源生產成不合格的產品,他們認為這是一種浪費,是嚴重損害國家利益。因此,日本各企業有著嚴格的質檢體系,這也倒逼一些設備制造商下大力氣研究固廢生產設備與工藝系統。再加上全民理念灌輸和政府政策扶植,日本在固體廢物處理方面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成熟的運作體系。這對固廢處理模式尚不成熟的中國而言,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日本固廢處理的成功之道主要在于三點:第一,日本全社會對固廢處理有全方位通盤考慮,固體廢物從產出到處理再到利用,均有清晰的路線圖,每批廢料走向可追溯,利用在哪里指向明確,這是目前國內無法做到的;第二,日本全社會接受廢物“誰產出誰負責處理”的理念,并將之付諸行動;第三,從政府方面而言,相關制度完善且政府扶植力度大,固體廢物企業可以正常生存和發展。

  日本東鐵工業株式會社是一家處理混凝土的中間處理企業,占地面積約10畝左右,主要有破碎機、磁選機、散水裝置、傳輸設備等,處理廢棄混凝土軌枕等材料,破碎后的砂石骨料用于路基或填海。業內人士表示,從技術裝備來講,日本固體廢棄物處置和中國差不多,規模上無法與國內相比,但是日本的制度更先進一些。在日本,廢物處理企業每回收一噸混凝土廢料,產生廢料的單位除負責運輸費外,還要支付給處理企業每噸2000日元——2500日元(折合人民幣約106元——133元)的處理費,廢物處理企業完全是零成本運營,經過處理后生產的砂石骨料產品售價300日元/噸(約16元/噸)。售價低于普通骨料一倍,品質有保證,市場銷售也無須擔心。這些做法值得我們深思,這些年我們在很大程度上沒有抓到關鍵之處,而且有些壁壘也沒有打破。

  記者:國內固廢處理的現狀是怎樣的?

  杜根杰: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該領域尚處于固廢末端污染控制、單純追求資源化的發展階段,政策標準與管理體系還處于發展初期,缺乏針對我國固廢特點和適應現階段經濟發展水平的重大原創核心技術和成套集成裝備,尚未形成從源頭到末端全過程減排增效的重大集成技術,以及跨產業的廢物協同利用技術,主導性工藝基本處于跟跑地位。

  相關研究表明,我國廢物綜合利用率每提高1%,相當于新增資源量8000萬噸,替代原生資源5億噸。預計2015年我國主要再生有色金屬突破1200萬噸,相當于對外依存度降低10%——15%;2030年廢物資源化可新增儲量銅607萬噸、鋼鐵4.7億噸,相當于對外依存度下降約30%,原生資源替代比例增加超過25%。德國資源循環利用產業每年創造500億歐元產值,美國年產值高達2400億美元,2013年我國資源綜合利用產值也高達1.3萬億元。

  我國硅酸鹽類固廢利用技術主要以低端建工建材利用為主,市場效益不顯著。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硅酸鹽類固廢產生量巨大,礦相結構與元素組成復雜,目前尚缺乏對復雜礦相結構、資源稟賦特性、污染轉移規律的深入科學認知,在硅酸鹽固廢多資源梯級提取與全量化增值利用技術方面存在較大差距。

  我國冶金、化工等行業重污染廢渣處置技術主要以簡單處理堆存和生產建筑材料為主,經濟效益較低,二次污染較大。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重污染廢渣排放量大、資源品位較低,導致成分復雜、有害成分含量高,目前尚缺乏有價金屬提取與毒害組分控制新原理、新方法,在稀散稀貴金屬深度提取和污染組分穩定化處置方面與國外差距較大。

  國內很多開山炸石生產砂石企業開山生產砂石骨料,另一方面很多金屬礦山企業開礦產生廢石,并要運輸搬運堆埋,雙方卻從未有過合作。我們認為,處理我國歷史堆存下來的幾百億噸廢石,出路應是砂石骨料。由此可見,跨行業、跨領域的產業協同和政策協同勢在必行。而大力推廣相關先進技術產業化應用,進一步加大研發力度,才能更好更快地推動產業發展。

  記者: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的關鍵是什么?

  杜根杰:尾礦等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難點之一就是化學組分的不穩定性,產學研機構提出了多種固廢的協同利用。比如用尾礦、鋼渣、礦渣、脫硫石膏、粉煤灰等固廢協同粉磨生產膠凝材料,即可在混凝土應用中大比例替代水泥,大大降低建筑企業的原材料成本,利廢企業又可以很好地生存。鋼鐵廠上游有礦山,下游產生鋼渣、礦渣,燒結又產生脫硫石膏、煙塵灰,是個很好的貫通全產業鏈的資源循環及協同利用典型。目前,鋼渣用于燒結脫離技術已在首鋼、德龍鋼鐵、包鋼等得到很好的應用,副產物部分用于治理鹽堿地,部分用于水泥摻和料。

  針對工業固體廢物的產生特性、污染特性和識別方法,研究固廢資源化利用環境風險、健康風險的評估方法,廢物產生過程的風險源清單,建立廢物評價方法和基礎數據庫,含重金屬類危險廢物固化/穩定化管理技術,形成典型固廢回收利用與處置過程安全及風險控制技術體系,應該是大數據、“互聯網+”才可以做得到的。隨著科技的進步,推動了互聯網技術的快速普及,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也給循環經濟各個領域帶來了沖擊。

  政府積極促進產業互聯互通,企業信息化,“互聯網+”將成為新常態下的經濟增長新引擎。隨著多家再生資源線上平臺的誕生,說明了“互聯網+”戰略的可行性、可操作性以及必要性。各大回收方、利用方也應該與時俱進,加入到互聯網的大軍當中來,拓展自己的經營領域,進行全國性的交流合作。

  加快固廢資源化與安全處置的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有助于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緩解資源環境瓶頸約束,是建設生態文明,實現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戰略選擇,是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從粗放模式向可持續發展模式變革的重要基礎。

  政府的基地培育和政策支持,固廢的協同利用技術發展,產業基金的配套,協會和聯盟平臺的推介,科研院所的創新支撐,企業的項目建設,逐步帶動產業的進步與發展。首先要有市場,其次有效益,政府要將市場需求放在首位,要將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產品在城市建設和住宅產業化過程中強制推廣使用,建設甚至取締使用原生資源產品,工業固廢自然就有出路了。“廢物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這句話是對的,但也是有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技術可行與經濟合理,就是企業要有錢賺。所以,工業固廢規模化、高質化利用替代原生資源,應當具備的條件就是技術可行、經濟合理。


編輯: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