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日前閉幕的2015中國礦業大會上,如何打造智慧礦山,讓采礦工作更為高效成為很多業內人士關注的焦點。智能開采技術、礦山信息化管理、高效的資源勘察,這些新技術在礦業領域的應用都成為了帶動產業發展和進步的強大動力。
在日前閉幕的2015中國礦業大會上,如何打造智慧礦山,讓采礦工作更為高效成為很多業內人士關注的焦點。智能開采技術、礦山信息化管理、高效的資源勘察,這些新技術在礦業領域的應用都成為了帶動產業發展和進步的強大動力。
智能采礦兼顧效率與安全
來自北京礦冶研究總院的楊小聰教授在智慧礦山論壇上,向與會嘉賓介紹了地下金屬礦智能開采技術。該技術的技術理念包括五個部分:其核心即執行體就是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的采礦裝備;載體即傳輸體是高速、大容量、雙向綜合數據采集和通訊網絡;平臺即控制體是智能采礦設計、調度、控制與生產管理系統;對礦山生產對象(礦石資源、人與裝備)和生產過程進行實時、動態、智能監測、控制與管理則是手段;而實現礦山安全、高效、清潔生產和經濟效益最大化則是最終目標。以智能調度與控制系統為例,其采用的是基于數據庫、組態軟件及平行系統技術,融合礦產資源管理系統、三維數字采礦平臺、可視化生產執行系統及采礦自動化系統,形成虛擬礦山一體化管控平臺,實現計劃編制、采掘、運輸、提升、排水、通風、充填等采礦生產環節一體化調度。
據楊教授介紹,依托一系列先進技術,采礦業發展會經歷自動化采礦、智能化采礦、智慧采礦和無人采礦四個階段。在自動化采礦階段,會初步搭建起數字通信系統,關鍵工序實現自動化作業;在智能化階段,會建設完善的通信網絡系統及生產管控平臺,關鍵工序采用智能化裝備實現遠程作業;智慧采礦階段將全面實現礦山生產過程虛擬化及管控平臺一體化;而無人采礦階段則會全面實現礦山作業全過程無人化、連續化開采。
楊教授說,“地下金屬礦智能開采技術”項目形成了一批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智能化采
礦技術與裝備,初步建立了我國地下金屬礦智能開采體系,促進了我國采礦技術向智能化方向發展,增強礦山企業核心競爭力。
信息化管理打造“數字礦山”
“數字礦山”的重點是信息和數據。近年來,隨著我國礦業經濟的繁榮以及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國礦山企業對信息化軟件產品的需求大量增加。實現礦業的可持續發展,達到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和諧統一,是“十三五”礦業發展規劃要解決的重要任務之一。
來自北京三地曼礦業軟件科技公司的胡建明就針對礦山信息化管理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并借助礦業軟件加以詳細說明。他說,“礦山信息化”就是挖掘先進的管理理念,應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去整合礦山現有的生產、經營、設計、管理,及時地為礦業“三層決策”(戰術層、戰略層、決策層)系統提供準確而有效的數據信息。礦山企業作為資源開發的主體,其信息化不單是礦山技術信息的管理,更重要的是礦產資源管理、組織結構、業務流程的系統建立和延伸。
彩虹-3(CH-3)無人機
無人機協助資源勘察
在本屆礦業大會的室外展區,有一架飛機吸引了不少參觀者的目光,它就是彩虹-3(CH-3)無人機。該無人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自主研發,是一種由無線電遙控設備或自身程序控制裝置操縱的無人駕駛飛行器。無人機采用中程無人機系統,具有安全可靠、高效低成本、全天候使用等特點,可廣泛應用于信息獲取、數據中繼、情報收集、航空物探、環境監測、航空測繪、管道巡線、城市安防、災害救援等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巡航時間可達12小時。
像無人機這樣的科技產品在礦業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多,作為2016-2020年中國地質調查“九大計劃之一”,地質科技支撐計劃就是要圍繞資源、環境、災害重大基礎技術問題和關鍵技術方法,充分發揮地質科學技術的引領和支撐作用。該計劃從構造、地層、巖漿、變質和成礦五大學科領域,輔以必要的深部探測,開展成礦地質背景和含礦潛力研究,探索和研發深部資源勘察、地質環境監測和地質災害防治的衛星遙感、物探、化探、鉆探和分析測試等“天-空-地”探測新技術、新方法和新儀器。
編后語:現代化礦產業應該是具備高科技含量的,無論從勘察,還是開發、管理,都離不開先進技術的支持。隨著智能化、高效率管理模式的推廣,越來越多的礦業企業將擺脫傳統的開發管理模式,向智慧和高效邁進,進而帶動整個礦業成為更具技術含量的產業。
編輯: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