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虧損面不斷加大的央企來說,專業化重組已經成為最好的出路。
1月25日晚,中國建筑材料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建材)與中國中材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材)旗下的北新建材、中材科技、寧夏建材、天山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同時發布公告稱,兩大集團正在籌劃戰略重組事宜,重組方案尚未確定,方案確定后尚需獲得有關主管部門批準。
對于旗下業務高度重合的中國建材和中材來說,兩家企業的戰略重組有利于實現強強聯合、提升企業市場份額,以抱團對抗競爭對手,同時也有利于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加大去產能的效率。
重組水泥業務
不管是中國建材還是中材,水泥業務都是兩家公司的重頭,但兩家公司的水泥業務卻都不足以抗衡水泥行業的龍頭企業海螺水泥。
公開信息顯示,中材集團是集科研、設計、制造、工程建設、國際貿易于一體的企業集團。中材集團是國務院首批56家大型試點改革央企集團之一,連續多年位居中國企業500強,旗下擁有7家A股上市公司和一家H股上市公司,其主業之一的“非金屬材料技術裝備與工程”,即水泥裝備及工程、水泥生產、水泥管道等產業同時存在于旗下的6家上市公司中。上述“兩材”旗下均有多家A股上市公司:包括中材的中材科技、天山股份、寧夏建材、祁連山、國統股份、中材國際和中材節能等7家A股企業;以及中國建材的中國巨石、北新建材、洛陽玻璃、方興科技、瑞泰科技等5家A股企業。
而在水泥市場,2015年水泥行業龍頭企業海螺水泥雖然業績并不理想,但是其通過大規模的收購兼并水泥產能,進一步開拓了在目標市場上的領先地位,中國建材和中材如果想在水泥市場有所突破,則不得不去和海螺水泥爭市場。
事實上,中國建材近年來一直在謀劃水泥行業。據中國建材董事長宋志平介紹,中國建材在水泥領域,通過大規模聯合重組,組建起中聯水泥、南方水泥、北方水泥、西南水泥四大水泥公司,使全國水泥行業的集中度大大提高,從2008年的16%提升到現在的53%。而此次,如果中國建材成功重組中材,勢必將成為水泥行業真正的巨無霸。
國聯證券認為,中國建材旗下擁有中國聯合水泥、南方水泥、北方水泥、西南水泥四大水泥集團,業務范圍涵蓋除西北之外的全國各地,熟料產能達到2.99億噸;而中材集團旗下擁有天山股份、寧夏建材、祁連山、中材水泥四大水泥生產上市公司,均是各自區域的龍頭企業,熟料產能8547萬噸。合并后熟料產能達到3.85億噸,占全國總產能的22%,幾乎兩倍于海螺水泥。在產能和業務范圍上都能全面與海螺水泥抗衡,成為水泥界的“巨無霸”。
利好去產能
央企通過合并不僅可以實現市場份額擴大,還有利于更有效地去產能。
在日前召開的央企負責人會議上,國資委主任張毅表示,2016年將繼續加快國企改革步伐,加大集團層面的兼并重組,推動強強聯合;推動專業化重組,以行業龍頭企業為依托,進一步強化同質化業務整合和細分行業整合。
實際上,央企業績不良也在逼迫著央企加快整合步伐。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共有30家上市央企或央企旗下上市公司發布業績預虧公告。如果以預告凈利潤中值計算,上述30家上市公司預計2015年虧損額達189億元。
而此次宣布整合的中材集團下屬上市公司寧夏建材最新業績快報也顯示,經公司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預計公司2015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將減少85%-95%。而不少央企存在著重組整合的空間,以中國建材和中材為例,集團長期各自獨立發展,經營高度同質化,不僅在水泥、玻璃纖維、復合材料等多個板塊有業務重合,在覆蓋區域、同業競爭上多有重疊,在產業鏈配置上也比較相似。重組后,央企的產能和效率都有望增強。
正如宋志平所展望的,2016年集團將從產業集團向投資集團轉型。以擁有8至10家專業化的上市公司為目標,提高集團資產證券化比例、加快證券化進度;并且要大力推進水泥、玻璃業務的結構調整、聯合重組和節能減排;同時還將緊抓國際化機遇,積極推進裝備“走出去”和國際產能合作。
國聯證券認為,2016年伊始,國家大力推進“供給側”改革,而鋼鐵、水泥、煤炭等行業的落后、過剩產能是改革的重點。在水泥方面,2015年全國產能利用率65%,呈現出較為嚴重的產能過剩,在“十三五”期間,高污染、高能耗和低標號產品的產線面臨全面的淘汰或升級。中材和中建材集團水泥業務的整合可以更好地完成過剩產能的化解,同時保證企業在區域的競爭力不受到影響。
而對于下一步的央企整合,平安證券則預測,從已有的典型央企并購案例的情況來看,央企并購主要有四大類型:第一,行業內合并重組。船舶制造和軍工行業進行此類整合概率較大。第二,行業內兼并收購。鋼鐵和建材行業進行此類操作可能性較大。第三,上下游行業鏈一體化整合。看好有色行業進行這一類整合。第四,央企海外并購。重點行業將落在裝備制造領域,包括高鐵、電力、通信、工程機械、汽車和飛機制造以及電子裝配加工等行業。
編輯: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