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礦山行業,大家一定會想到戴著橘黃色安全帽,灰頭土臉的礦工們,可去了江西九江某一礦廠的朋友卻告訴我說,他這次參觀的礦廠生產線上已經看不到工人的身影了,他能看到的只有井然有序工作著的機器們!除了少量的管理人員幾乎所有生產工作都由智能機械設備承包了!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許多以前看起來不可思議的事情都成為了現實,誰能想到現在出門不用帶錢,只要帶著智能手機就可以在任何地方消費付款呢!信息科技的發展已經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各個行業中“機械化替人”的趨勢漸漸擴大。但是利用智能機械設備代替工人的礦廠在我國整個礦山行業中只占了一小部分,原因是我國工業化進程還沒有完成,總體還處于工業化中期發展階段,礦山行業作為我國工業制造業的產業“龍頭”,發展卻非常不平衡,只有少數礦山的裝備水平、自動化水平接近或達到礦業發達國家的水平,更多的礦山仍然依靠著簡單的機械設備和大量的礦工埋頭苦干。
2015年5月,國務院印發了《中國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這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中國之所以實施制造強國戰略,是因為基于信息物理系統的智能裝備、智能工廠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領制造方式變革,新一輪的工業革命已經開始,而第四次工業革命即“工業4.0”的核心,就是“智能制造”。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制造業,是提升綜合國力、保障國家安全、建設世界強國的必由之路。許多國家都意識到第四次工業革命將會對國際局勢產生重大影響,紛紛出臺了一些刺激實體經濟增長的國家戰略和計劃,希望通過技術進步和產業政策調整重獲在制造業上的競爭優勢。美國制定了“再工業化”、“制造業復興”、“先進制造業伙伴計劃”,法國提出了“新工業法國”方案,日本、韓國分別開始實施“再興戰略”、“新增動力戰略”。總而言之,將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是全球制造業的發展方向。
自2010年以來中國通過低制造成本優勢遠超他國,成為制造業規模最大的國家,制造業凈出口居世界第一位。然而制造大國并不等于制造強國,我國制造業大部分還處于中低階段,高端制造業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而且中國制造業發展背后所付出的代價十分沉重,資源的浪費、環境的污染、自主創新能力的喪失等都決定了中國制造業不可能無限輝煌下去。尤其是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嚴重,人口紅利逐年遞減,制造成本不斷上升,現在幾乎與美國的制造成本相當,中國制造業已經失去了低成本的優勢,處于上下擠壓的狀態。上有發達國家制造業回流,下有越南菲律賓南美國家的低成本追趕,這對我國經濟發展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響。在工業4.0席卷全球的這個緊要關口,如何實現中國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重塑制造業的競爭優勢,將中國制造發展為中國智造是我們最應該思考的。
江西九江這一礦企是通過在現場安裝遠程計量、工況分析、工作負荷等嵌入式產品系統以及智能控制機柜系統等來實現單機設備智能化和整工藝鏈系統化。與傳統的礦企相比,它不僅大大減少了人工勞動,還能實現產線開停遠程控制、產量自動計量、生產狀態自發調整優化、設備故障預先報警、能源損耗降低、生產成本減少、生產效率提升等等。如果換句通俗的話來解釋設備智能化,那就是給機械設備裝上“大腦”,讓它知道什么時候該調整自己的功率,配合整條產線的生產狀態,一旦自己要“生病”了就提前發出警示。
這些產品都是由上海云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該公司是中國首個機械行業物聯網云服務平臺,致力于物聯網技術在工程機械行業的應用。他們還推出了手機APP,購買了產品的客戶可以直接通過手機客戶端遠程控制產線設備的開停,全面了解產線的生產狀態,這是通過云平臺的數據服務與支持實現的。
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時代,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機械物聯網行業,這不僅是中國制造業的發展趨勢,更是全球制造業的發展方向,只有保持技術創新,發展自身的特色,國家和企業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
編輯: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