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后,螺河陸豐市蕉坑段岸邊仍燈光閃耀,大型吊車正將一艘銹跡斑斑的鐵殼船緩緩吊起,水政執法隊員在現場緊張指揮,沙地上擱著剛剛從船上卸下的螺旋槳。“先把這個拆下來,防止他們再裝上去開船。”參與執法的隊員陳再鎮半年前遭暴力抗法致腳踝骨折仍未痊愈。他表示,吊起這樣一艘20多米長的采砂船,常常要工作到凌晨。
3月28日下午,記者隨陸豐縣水務局水政大隊來到大安鎮的采砂船查扣點,意外發現附近河段多了一堆淡黃色的新砂,這引起了隊員的警覺。執法隊員沿河搜索順藤摸瓜,在螺河一條偏僻的支流現場查獲這條非法采砂船,遂將其控制并查扣。
上述僅是廣東省各地日常打擊非法采砂的縮影。
據廣東水利廳介紹,由于河砂市場供求矛盾突出,不法分子受暴利驅使,往往不惜鋌而走險,甚至暴力抗法。為保障河道生態和行洪安全,全省水政監察系統持續加大打擊力度,推進以政府為主導各部門聯動的聯合執法行動,點面結合重拳打擊水事違法行為。
據悉,為了破解基層執法缺乏裝備與僅靠水務部門能力較薄弱的問題,廣東省將在今年起在東江、西江、北江、韓江干流建設聯合執法點,并運用GPS定位、信息聯網等“互聯網+執法”手段,提高執法效能。
非法采砂威脅水源
“螺河原來就像黃河,里面都是采砂攪起的渾濁的黃泥水,運砂車行駛過程中跑漏嚴重,鎮里道路常常煙塵滾滾。”河東鎮鎮長蔡燕群感觸。
有序采砂能疏浚河道,減輕河床淤積,但非法挖砂除了影響環境,更威脅當地百萬人的飲水安全。
63公里多的螺河97%在陸豐市境,是該市最大的河流和事關飲用水源的母親河。陸豐市水務局人士介紹,沒有非法采砂影響的話,螺河能保持二類水,甚至可以為汕尾其他地區提供備用供水。
“沒有大規模打擊非法采砂之前,河上常見砂船‘百舸爭流’的景象,無序挖沙甚至威脅河道行洪和重點水工程、橋梁設施的安全。”水務局干部介紹。2010年陸豐大安鎮曾發生上萬居民飲水告急的自來水質錳超標事件,后經省有關部門派出專家查明:事因取水點周邊河床存在人為采砂與移動河砂等活動,擾動了含錳地下水土層。
“非法采砂的業主多為當地黑惡勢力,執法人員在執法過程中經常遇暴力抗法”,陸豐市水務局水政執法負責人盧陸生說。
在該市一個汽修廠,筆者看到一輛執法車即將報廢,車身扭曲變形,車頂整體塌陷。“如果不是及時破開車窗逃出,6名執法人員可能都沒命了。”作為隊里唯一的女執法人員,水政監察大隊隊長余麗旋仍難忘當時的驚險。
去年10月1日,執法大隊在陸豐市大安鎮廈寮村的非法采砂點帶了一個抽砂工人回去接受調查。突然一部鏟車將執法面包車撬起,連續三次舉鏟從車輛上方壓下。其中一名隊員在跳車過程中踝骨嚴重骨折,其余隊員均不同程度受傷,同時面包車被推翻到公路旁的水溝。直到隨隊執法的警察開槍警示,開鏟車的人才不再尾隨。此事件前一個月,陸豐市水務局執法人員在查處大安鎮東七村非法采砂點時,還遭遇非法采砂分子利用破車堵路,拿長刀、鐵棍威脅。
市鎮村三級聯動打擊
“雖然背后有黑惡勢力支持,但非法采砂實際操作的往往是手下的工人,很難查到頭目,在打擊力度加強的時候,就在夜間作業或者藏匿在隱蔽的支流跟我們打游擊。”陸豐市水務局局長莊木輝表示,很多時候,他都是只身先去現場摸清情況后,再通知執法隊員和車輛到場,以免打草驚蛇。
2015年以來,該局共出動人員3000多人次,打擊非法采砂點70多個,拆除非法采砂場所40多處,暫扣非法采砂抽砂船28艘、現場搗毀采砂船70多艘,辦理非法采砂行政處罰案件7宗,移送公安機關2宗。
一開始,陸豐市把采砂權統一招標,由4家正規企業開采。不過,由于群眾對河道采砂的影響仍意見較大,而且為了更好地保護母親河,“去年11月開始,我們將公開招標的螺河河砂開采權終止合同后,市政府全面禁止河道采砂。”盧陸生說。雖然禁止了,但由于市場建設需要,砂河價格上漲,受利益驅動,一些不法分子甚至在林地或水田盜采河砂。
為此,陸豐專門成立了市整治河道非法采砂專業隊,由市水務部門牽頭,公安、國土、交通等相關部門協助的工作機制。陸豐將全市分為東南中西四個片區,市整治河砂專業隊分為四個小組,具體負責全市四個片區的日常巡查工作,要求各個小組每周必須到各自負責的河流、水庫至少巡查兩次,一旦發現有水事違法行為,立即責令停止,并及時向上級匯報情況。
“各個村的書記、主任都來當河長”。當地設立了打擊河道非法采砂市、鎮及村三級聯動工作機制,細化明確責任,把打擊任務落實到各鎮及村,層層簽訂責任書。
“群眾都對非法采砂痛恨,看到水政執法器械吊走采砂船,對岸聚攏過來的村民都拍掌歡呼。”莊木輝說,整頓非采使鎮村環境好轉后,村民舉報非法采砂也踴躍起來。而廣東省水利廳也表示,接下來將在省內的小江小河推廣建立類似的縣、鎮、村三級河砂監管機制。
基層執法力量仍需加強
昔日繁忙的螺河如今難見砂船,以往渾濁的河水已恢復清澈。“但要想完全禁止非法采砂,短期內并不現實。”莊木輝坦言,由于基層執法隊伍沒有專用執法車輛,現在是靠借用私家車作為巡查車輛,經常受到違法人員責問。
此外,一些船被扣押后,要及時把發動機銷毀,否則違法分子偷偷裝上又再采砂。采砂船往往在河岸就地建好就投入使用,查扣后難以駛離采砂河段,這使得船體的處置變得困難。
“每次打擊行動都需要租用大型吊車8000元、平板拖車1萬多元、還有挖土機、巡查快艇、切割機及開船工人……算下來要5萬元處置一艘船,費時費力。”莊木輝說。
廣東省水利廳水政監察局相關負責人坦言,廣東基層水行政執法力量薄弱,與面臨的嚴峻形勢和擔負的繁重任務嚴重不相適應。“部分縣區只有兩三名在編執法人員,部分縣(區)級水政監察大隊一年的辦公執法經費只有兩三萬元;一些基層隊伍存在‘水上執法沒船、岸上執法沒車、執法取證缺器材’的狀況”。
該負責人介紹,廣東省擬將改變以往以人力資源為基礎的“人海戰術”執法思路,積極推進水政執法信息化建設。
據悉,梅州五華縣就創新地安裝電子監管系統輔助執法監管。縣財政撥出專款,在每個砂場安裝一套集視頻監控管理、采砂船GPS定位、電子圍欄報警為一體的前端電子監管系統,通過網絡專線傳輸到縣水務局后端電子系統,縣水務局安排專人負責監控管理,隨時掌握持證砂場的實時動態。五華縣還出臺了違法采砂舉報獎勵規定,視查實的違法情節給予舉報人200元到2000元獎勵。
延伸
執法靠“人海”有望破解 督促省人大立法實施強制措施
廣東省水利廳水政監察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幾年,由于受市場供需嚴重失衡的影響,在暴利驅使下,盜采河砂現象屢禁不止,成為社會輿論關注的熱點問題,打擊違法采砂亦成為了水行政執法的重點、難點。按目前的執法體制,單靠水利部門和水政執法隊伍的薄弱力量,遠遠不足于承擔,必須依靠地方政府的體制力量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目前,該局每年在東江、西江、北江、韓江等主要河道各組織至少一次水利牽頭,流域內各級水政隊伍參加,公安、海事、環保等多部門參與的聯合執法檢查行動,去年組織了6次,密切部門間、區域間的執法協作。湛江市則在去年7月的一次聯合執法行動中現場查封165艘非法滯留河道的采砂船。
廣東省水利廳將今年確定為水政聯合執法點(試點)建設年。計劃用三至五年時間,在廣東省東江、西江、北江、韓江干流和珠三角主干河道,通過重新選址建設或優化改造現有執法點的方式,建設一批標識統一、布局合理、功能綜合、提升效能的水政聯合執法點。
據悉,目前各流域管理局已按照省局要求,研究并上報了流域片2016年執法點建設備選點的選址方案。待廣東省水利廳進一步研究確定后,即可啟動報批程序。爭取今年內在東、西、北和韓江干流各建設一個水政聯合執法點進行試點。
此外,廣東省水利廳透露,將推進制定強制性措施對有關專用設備進行依法監管。依據目前現成的法律、法規或促成省人大修改現成法規,強制性規定每一艘采砂船或每一個專用采砂工具必須安裝定位設備,并實行“定點停靠”。
廣東省“十三五”期間,還將建立“互聯網+監督”、“互聯網+執法”的智慧水政執法監管模式,依靠科技的力量提高水政執法效能,包括積極推進在每一艘采砂船或每一個專用采砂工具安裝定位設備,通過各個信息網絡終端監控采砂船的全時空運行軌跡。此外,通過專項航拍或與其它廳局信息共享,建立首次基礎信息圖像數據庫,然后定期或不定期獲取新的圖像數據庫,通過自動比對,發現江河違章建設行為。
編輯:趙虹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