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國務院印發《“十三五” 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要求,
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生態恢復。嚴格實施礦產資源開發環境影響評價,建設綠色礦山。推廣實施尾礦庫充填開采等技術,建設一批“無尾礦山”(通過有效手段實現無尾礦或僅有少量尾礦占地堆存的礦山),推進工礦廢棄地修復利用。
開征環境保護稅。全面推進資源稅改革,逐步將資源稅擴展到占用各種自然生態空間范疇。落實環境保護、生態建設、新能源開發利用的稅收優惠政策。研究制定重點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場所的退役費用預提政策。
設立市場化運作的綠色發展基金。發改委環資司副司長呂文斌透露,“近期我們將重點研究實施綠色發展目錄,繼續支持綠色債券規模,鼓勵企業發行綠色債券,引導社會資本介入綠色發展基金,投資節能環保產業,探索發展綠色保險、綠色擔保等新金融產品,逐步完善綠色金融體系。”
中科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副所長王毅介紹,《規劃》的最大特點就是突出環境質量改善的目標,制定了大氣、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施工圖。
據人民銀行的統計,今年我國發行綠色債券超過1200億元人民幣,占全球同期發行綠色金融40%,綠色金融已逐漸成為社會資本與節能環保的主要紐帶。
拓展閱讀
編輯:趙紅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