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重慶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強化市域統籌,以交通為重點,健全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和運營管理的體制機制,構建起聯通順暢、高效便捷、一體融合的五大功能區域基礎設施保障體系。”
在交通基礎設施方面,如何提升互聯互通水平?日前,記者采訪了市交委主任滕宏偉。
江津、永川等區將建高速環線
滕宏偉表示,“十三五”時期,重慶市交委將重點圍繞城市和產業發展需求,爭取新建成高速公路通車里程1000公里,其中近80%布局在城市發展新區。其中市交委將重點支持江津、永川、合川、涪陵、萬州、黔江等區建設高速公路環線,以增強區域中心城市對周邊地區的輻射集聚能力。
滕宏偉稱,這幾個區的環線高速建成后,當地城市的交通流組織將進行自然重構,有效分流城內過境交通、緩解交通堵塞,擴大區域中心城市的核心作用,將對區域經濟發展和布局產生引領效應。
重點景區實現旅游公路環線貫通
滕宏偉稱,“十三五”時期,重慶市將大力實施普通干線公路改造,實施路網改造6000公里。到2020年,我市二級以上普通國道公路比例將達到90%,三級以上普通省道公路比例達到60%。
其中都市功能拓展區和城市發展新區,重點對普通國省道進行提檔升級,以便更好地服務當地產業化和城鎮化建設;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重點構建生態綠色交通網絡,實施國省道路面改造1960公里;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重點打造旅游扶貧交通網絡,實施國省道路面改造1240公里。
為此,重慶市將新增10個4A級景區通二級公路,20個3A級景區通三級公路。4A級及以上景區基本實現二級公路連接,3A級景區基本實現三級公路連接。同時,83個農業示范園區基本實現三級公路連接,為生態旅游和生態農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在農村公路建設方面,重點在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和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加快農村公路建設,讓農村居民享受到交通運輸基本公共服務的便利。根據規劃,今年將實施行政村通暢工程5000公里,解決925個行政村公路通暢問題,全面實現行政村100%通暢。
打造“四樞紐九重點”港口集群
水運在各種運輸方式中,最節能、最環保,符合生態優先、綠色環保的特點。
按照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部署,重慶市將重點打造重慶樞紐港,加快推進主城果園港區、江津珞璜港區、涪陵龍頭山港區、萬州新田港區等4個鐵公水聯運的核心港建設,以及建設江北寸灘、永川朱沱、渝北洛磧、長壽胡家坪、豐都水天坪、忠縣新生、奉節夔門、合川渭沱、武隆白馬等9大重點港區,并推動樞紐港進港鐵路建設,形成鐵公水聯運的樞紐港口體系,更好地服務沿江產業發展。
在進港鐵路建設方面,果園港已建成進港鐵路。今年江津珞璜港和涪陵龍頭港將開建進港鐵路,打通多式聯運“最后一公里”瓶頸,實現水鐵公無縫對接。萬州新田港進港鐵路正在開展前期工作,力爭今年開工。
10余個通用機場將開建
滕宏偉表示,航空方面,重慶市將重點完善機場布局,以增強江北國際機場的核心競爭力為重點,建成“一大四小”民用機場體系,并加快通用航空發展。
目前江北國際機場東航站區及第三跑道工程加快建設,萬州五橋機場、黔江武陵山機場穩步發展,巫山神女峰機場順利開工,武隆仙女山機場前期工作取得重要進展。
通用航空順利起步。兩江新區龍興等10余個通用機場前期研究順利開展,萬盛、永川通用機場完成選址。
鐵路方面,重慶市將加快構建以重慶樞紐為中心、高速鐵路為骨架、普速鐵路為支撐的現代化鐵路網,構建“米”字型高速鐵路網、“兩環十干線多聯線”普速鐵路網、“三主兩輔”客運樞紐,形成聯通千億級工業園區、百億級物流園區的大運量鐵路運輸網絡。
編輯:趙虹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