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中文字幕有码视频欧美-亚洲天堂精品视频在线_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国产午夜精品无码

兩會提案:關注京津冀固廢再生,共創綠水青山

來源:天津日報
時間:2016-03-10
摘要:在2016年全國兩會上,“京津冀一體化”受到了參會代表的關注。那么,代表們關于京津冀地區固廢再生和生態保護都有什么提案呢?

在2016年全國兩會上,“京津冀一體化”受到了參會代表的關注。那么,代表們關于京津冀地區固廢再生和生態保護都有什么提案呢?本文將進行部分整理。

葉惠麗委員建議

建三地一體再生資源回收網絡

出席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的葉惠麗委員建議,京津冀三地要構建固體廢物協同處置和循環利用產業體系,推動再生資源循環利用協同發展。

“工業廢棄物、廢舊車輛、廢家電本身就是放錯了地方的財富,是城市礦山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面對京津冀三地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如何遵循循環經濟‘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原則對固體廢物進行有效處理,這不僅關系到京津冀三地的環境保護,也涉及到資源的綜合利用和循環利用。”葉惠麗說,這一問題涉及生態環境保護和產業升級轉移兩個重點領域,是促進三地錯位發展、融合發展、共同發展的必由之路。目前,京津冀三地固體廢物處置利用存在的問題是,三地行政壁壘妨礙協同處置。

葉惠麗建議,要建立三地一體再生資源回收體系,打破天津、北京、河北三地行政區劃壁壘,借助“互聯網+”,建立新型回收交易平臺、智能回收新模式和逆向物流回收網絡,形成扁平化、高效率、信息化的京津冀三地一體再生資源回收網絡,促進廢舊資源按市場化配置原則向加工基地集中,實現再生資源的規模化聚集。要進一步完善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基地空間布局。以資源定發展,建設一批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基地。要充分利用天津、北京、河北現有的產業園區,根據資源種類加以改造提升,實現產業聚集效應。 要采用“飛地經濟”模式建立新園區。在京津冀三地產業布局過程中,三地政府可以采取共建園區的方式,構建京津冀“飛地經濟”合作模式,打破原有行政區劃限制,通過跨行政區劃的行政管理和經濟開發,實現資源互補、協調發展。

1457575266105599.jpg

堆積的廢棄物

蔡國雄委員建議

構建固體廢物協同處置體系

京津冀污染物的排放,以固體廢物排放量最大。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政協副主席、臺盟北京市委主委、國家電網公司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蔡國雄建議,構建京津冀固體廢物協同處置和循環利用產業體系,是改善京津冀生態環境、擴大環境容量生態空間的重要路徑。

蔡國雄建議,該產業體系要具有規模化、集約化、高值化、無害化特征。圍繞北京周邊以及在大宗固廢集中的地區,應建立一批綜合利用和循環利用產業基地;建立京津冀三地一體的規范化回收網絡,完善城市固廢和工業固廢收運體系,實現廢舊資源的大規模聚集;要銜接回收、初選、分揀、加工再生、高值化利用以及無害化處理各個產業環節,打造固體廢物循環利用產業鏈條;要有一個物流支撐系統,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

在操作層面,蔡國雄認為,要建立京津冀固體廢物協同處置和循環利用省部級聯席協調機制,逐步破除限制跨區域綜合利用的體制機制障礙。健全固體廢物、再生資源法律法規,出臺《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法》,做到有法可依,推動行業規范化發展,并制定相關配套政策、規定。如,明確從事回收與再生資源企業的準入門檻,明確商品生產企業和商場的回收責任等。建立京津冀統一的固體廢物協同處置和循環利用行業標準體系,統一的信息共享平臺,統一的行業管理政策,清理不利于三地一體化發展的屏障。

政府還應推行綠色采購,或制定一些強制措施推廣使用再生產品,為固體廢物處置企業提供一定的市場空間,為全社會循環化起到一定的示范效應。

沈瑾委員建議

三地共同劃定生態紅線

京津冀地區快速城鎮化、工業化進程帶來了區域人口的急速增長,用地的快速擴張和經濟的集聚發展,也引發了資源緊缺、環境污染、生態退化等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林業廳副廳長沈瑾建議,京津冀區域在共同的平臺上,劃定生態紅線與增長邊界,推進區域協同發展,促進生態環境質量共同提升。

沈瑾委員介紹,京津冀區域共劃生態紅線有利于在區域層面上對生態資源進行最嚴格的保護和管理,保護重要生態系統及其生態功能,保護生物多樣性及其物種不被破壞,實現京津冀區域打造成為生態修復環境改善示范區的目標;有利于在區域層面構建生態安全格局,提升各類生態系統的完整性,提高生態資源服務能力;有利于在區域層面實現全域空間管制,進而促進經濟、社會、生態的全面、健康、可持續協調發展,實現京津冀三地經濟社會協同發展。

“在推進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的背景下,北京、天津和河北省都分別開展了生態紅線的劃定工作,但由于劃定主體不同,造成劃定結果也存在差別。”沈瑾呼吁,成立京津冀三地生態紅線劃定工作協調組,共同梳理生態要素分布、質量,實現生態資源一張圖。明確各地區各部門工作職責,實現部門之間的橫向銜接,同時制定并出臺統一的劃定和管理辦法,明確劃定、審批、調整標準和程序,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理制度,建立生態保護紅線考核與責任追究機制,建立統一的生態補償機制,開創京津冀區域生態管理的新模式。

編輯:趙虹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