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區域“五違四必”綜合整治帶動下,今年前八個月,上海市已拆除違章建筑3776萬平方米,是去年拆違總量的2.7倍。9月12日,上海市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聽取并審議了關于上海市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情況的報告,并開展專題詢問。專題詢問中,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們在對全市拆違工作取得新突破點贊的同時,也提出疑問,這么多的建筑垃圾去哪兒了?
上海市人大預算工委副主任龔梅華提到,在“五違”整治中,各方面反響效果很好,政府指揮靠前,市民拍手叫好,還城市綠水整潔,生態有序的宜居環境。“但是,有一個問題,就是拆違以后產生的大量建筑垃圾去哪兒了,如何解決?”龔梅華說,對這么大量的建筑垃圾,目前雖然有處理措施,但是處理的方式比較單一,有效再利用的途徑不是很多。一方面,在整治地塊上,有大量的建筑垃圾堆積等待處理,另一方面,集中拆違工作繼續在路上,尤其在拆違過程當中郊區工作量很大,請問,上海市里面有哪些措施來幫助郊區拆違量大的建筑垃圾處理?
上海一建筑垃圾分揀中心
上海市綠化市容局負責人對此回應,上海建筑垃圾每年產生的量大概在1億噸,相當于13倍的生活垃圾。從建筑垃圾分類統計的情況來看,五大類建筑垃圾去年申報總量是9964萬噸,其中工程渣土是8900萬噸,工程泥漿是620萬噸,工程垃圾也就是建筑工地產生的廢棄物是67萬,裝修垃圾去年量是217萬噸。去年上海市啟動“五違四必”整治以后,拆違力度明顯加大。到目前為止一共拆除違法建筑的總量超過了5000萬平方米。按照常量來算,一個平方米的建筑拆下來的垃圾大概是1噸,也就是拆違造成的垃圾在5000萬噸。這些垃圾一部分是用于拆房內部地基平整,一部分是區域內低洼回田、造地,一部分木材、鋼材分解以后進入回收利用渠道。確實還有很大一部分堆在拆違基地,甚至出現了偷運、偷盜的現象。對這個問題,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也專門組織了相關部門進行了調查研究,明確了一系列的對策措施,主要是兩個方面。
上海市綠化市容局負責人介紹,“一是按照中心城區統籌消納,郊區本區自行消納的原則,落實消納場所”。目前在市相關部門和市相關區的協同下已經落實了浦東機場一號圍區、二號圍區、三號圍區,奉賢、崇明長興島等幾個集中消納的場所,各郊區也在積極的落實各自的消納場所。“另一方面,按照去年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的‘進一步加強垃圾綜合治理的要求’,本市研究出臺了進一步加強垃圾綜合治理的方案,明確了構建建筑垃圾全程分類處置管理體系的目標和任務”,這位負責人表示,該方案主要是圍繞推進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目標,重點是抓好三個環節的工作。第一個環節就是實施源頭分類監控,全市重點是推裝配式建筑,把一部分可回收利用分解出來,把有毒有害的分度出來。第二個環節就是加強物流運輸管控,現在要求所有工地、基地實行垃圾產生的申報,申報以后統一納入到環衛清運的環節。原來像裝修垃圾都是市場化運作,沒有進入統一由信息化管理的平臺當中,現在都要求要納入這個體系當中管控。第三個環節就是加快末端處置建設,正在跟各個區協同落實項目。
編輯:趙虹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