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中文字幕有码视频欧美-亚洲天堂精品视频在线_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国产午夜精品无码

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出現“政策倒退”?

來源:中國建設報
時間:2016-03-22
摘要:2015年發布的《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和勞務增值稅優惠目錄》規定,磚瓦、砌塊、混凝土等產品,利用城市建筑廢渣達到70%以上的,退稅比例為70%。而此前的規定是,只要利用城市建筑廢渣達到30%以上,就可免征增值稅。“我認為這是一種政策上的‘倒退’,不利于推動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全國人大代表吳清海表示。

  2015年發布的《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和勞務增值稅優惠目錄》規定,磚瓦、砌塊、混凝土等產品,利用城市建筑廢渣達到70%以上的,退稅比例為70%。而此前的規定是,只要利用城市建筑廢渣達到30%以上,就可免征增值稅。

  “我認為這是一種政策上的‘倒退’,不利于推動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全國人大代表吳清海說,應加大對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的政策支持力度,這符合中央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

  建筑垃圾處理,路在何處?

  我國建筑垃圾的產量、存量、增量非常驚人。全國人大代表楊帆用數據告訴記者,建筑垃圾占城市垃圾總量的40%左右。1990年至2000年,建筑垃圾每年遞增15.4%;2000年至2013年,每年遞增16.2%。“如此大量的建筑垃圾不斷產生,但目前填埋、露天堆放等單一的粗放式的處置方式,極易對土壤、地下水、河流、空氣產生二次污染。”

  “我們的城市在茁壯成長,而生長的‘代謝產物’建筑垃圾,卻一直無處可去,甚至已經成為城市發展的負擔。”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衡陽市市長周海兵對此表示擔憂。“按堆高5米進行測算,1億噸的建筑垃圾要占用2.5萬畝土地。一定要為這些‘代謝產物’找到更好的出路。”

  “建筑垃圾通過再處理加工,用途廣泛,可以變廢為寶,產生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全國人大代表程蘇表示,把建筑垃圾的綜合利用作為戰略認識并付諸行動,是處理建筑垃圾的重中之重。

  資源化利用,瓶頸何在?

  早在2005年,《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規定》就提出對建筑垃圾處置實行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和誰產生誰承擔處置責任的原則,鼓勵建筑垃圾綜合利用,鼓勵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優先采用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產品。2011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出臺的相關文件提出,到2015年,全國大中城市建筑廢物利用率提高到30%的目標。“2015年已經過去,因為實際措施乏力,這個目標并沒有實現,目前全國實際平均利用率只有10%。”吳清海說。

  “由于我國未出臺系統的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法規政策和行業標準,行業發展缺乏強有力的支持引領和合理保障。全領域尚未形成有效的產業化模式,資源化處置企業數量少、技術落后;管理部門多且職責不明確、協調難度大;再生產品出路不明朗。”周海兵指出,法規政策和行業標準的缺失,導致我國建筑固體廢棄物資源化率不到5%,遠低于發達國家95%的平均資源化率。

  此外,受到工藝手段和技術能力等方面的限制,目前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再生產品種類不多,主要是再生建材原材料以及各種再生磚、仿古磚等再生終端產品。這些再生產品是建材領域基礎產品,產品附加值較低,利潤空間較小。從事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企業也沒有相關扶持政策,導致很多企業經營困難、生存艱難、缺乏積極性。

  扶持政策,如何引導?

  “必須用具體的指標、政策進行引導,推動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的發展,打通建筑垃圾資源化再生產品終端應用的產業鏈條,構建完整的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鏈。”楊帆建議。

  盡管國家和地方都出臺過關于建筑垃圾管理的相關法規,但這些法規主要體現在市容環境衛生方面,很少涉及對建筑垃圾再利用等內容。周海兵建議,由國家有關部委牽頭制訂《建筑垃圾管理辦法》和《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實施意見》,構建從建筑垃圾產生到分類收集、運輸、收納、再生處理和再生產品推廣利用的程序規定、監管范圍和政策體系,按照“誰污染、誰治理、誰買單”的原則,建立和完善建筑垃圾處理付費制度,提高建筑垃圾處置責任主體的違法成本,促進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健康發展。

  “政府除了從法規政策方面加以引導外,還應在價格、財稅、金融等多種手段上給予扶持。”程蘇建議,國家出臺相應政策,加大對建筑垃圾再生資源產品及相關企業的財政扶持。目前,全國僅有北京市等部分地區出臺了對相關企業固定投資的財政補貼標準,建議各級政府加快完善對建筑垃圾資源化企業財政補貼政策。

  同時,建議加大對建筑垃圾資源化企業的稅收優惠力度。“對建筑垃圾資源化率達到100%、再生產品建筑垃圾使用率達到60%以上的企業,增值稅按照3%簡易征收,企業所得稅按照15%征收。另外,建筑業‘營改增’后,應盡快出臺政策解決建筑施工企業利用再生資源產品的增值稅抵扣稅問題,以提高建筑垃圾資源化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楊帆說。

  吳清海說:“面對巨大的‘城市礦藏’建筑垃圾,我們必須給予足夠重視,用相關的政策和標準為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引路。”

編輯: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