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柯林泰克環保有限公司與南昌礦山機械有限公司聯合冠名、黃山晶品建筑集料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術支持、中國砂石骨料網全案策劃的骨料·中國——京津冀砂石調研正在繼續。
今日,骨料·中國京津冀砂石調研團隊驅車前往北京首鋼資源綜合利用科技開發公司(以下簡稱首鋼資源),對其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生產線進行實地考察。首鋼資源黨委書記彭文濤、銷售副總孫嵬、技術主管孟立濱、銷售主管王峰等領導熱情接待了調研團隊。
調研團隊與首鋼資源負責人合影
首鋼資源成立于1987年,是首鋼總公司下屬的全資子公司,據悉,首鋼資源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項目包括固定式建筑垃圾分選—破碎—篩分生產線、移動式破碎篩分生產線、再生無機混合料生產線以及再生干混砂漿生產線等,占地面積約152畝。其中固定式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生產線2014年5月開工建設,2015年4月建成投產,年處理建筑垃圾可達100萬噸;移動式建筑垃圾破碎篩分設備采用比利時KEESTRACK設備,處理能力為150噸/時。截至目前,首鋼資源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項目是北京市2013年規劃的五個建筑垃圾再利用項目中唯一建成投產的項目。
交流現場
中國砂石骨料網CEO李華
在交流會上,中國砂石骨料網CEO李華介紹了本次調研活動的基本情況以及選擇京津冀作為調研區域的原因。李總指出,砂石骨料行業正在向大型化、環保化、規模化方向發展,資源綜合利用已成為行業共識,建筑垃圾再利用也早已成為行業熱門話題。北京地區經濟發達,京津冀協同發展、行政副中心和新機場等建設項目促進了行業發展,同時也將產生大量的建筑垃圾,而首鋼資源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生產線在北京乃至全國范圍內都是具有示范性的資源再生項目。李總希望能夠通過本次調研,摸清京津冀地區建筑垃圾再利用的現狀,為行業發展把脈。
首鋼資源彭文濤書記
首鋼資源彭文濤書記對調研團隊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并向調研團隊介紹了首鋼資源的基本情況。彭書記指出,北京市建筑垃圾產生量巨大,達3500萬噸/年,根據測算,僅首鋼石景山廠區地面拆遷每年就會產生約250萬噸建筑垃圾,具有相當大的資源化潛力,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勢在必行。
彭書記認為,首鋼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生產線的建成對幫助首鋼實現就地拆遷、就地處理、就地利用、建筑垃圾無害化與資源綜合利用率最大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市場對再生骨料產品的認可度不高,從首鋼廠區外獲取高品質建筑垃圾原料也較為困難,同時由于建筑垃圾處理成本過高,政府部門沒有相關的補貼政策,企業入不敷出,這些都對首鋼資源造成了一定的困擾。
南昌礦山機械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正海
南昌礦機副總經理楊正海表示,去年的骨料·中國砂石調研活動重點關注了長江流域,該區域水泥行業延伸產業鏈顯現普遍,而本次京津冀砂石調研活動則將資源綜合利用劃入了關注范圍,楊總認為,在全面推進生態文明的今天,固廢利用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那么,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進展情況如何,是否“叫好不叫座”?這些值得業內關注。他表示,作為設備提供商,深入了解建筑垃圾再利用現狀對為客戶提供相關經驗是非常有幫助的。
首鋼資源技術主管孟立濱
首鋼資源技術主管孟立濱詳細介紹了首鋼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生產線的建設歷史、配置情況以及面臨的主要問題。他表示,在北京市各級領導及相關部門的關注和支持下,首鋼自主設計了該生產線的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工藝,并獲得了2700萬元資金支持。生產線建成投產后,其建筑垃圾再生產品均通過了第三方檢測,質量符合標準要求,目前已經成功應用在北京長安街西延工程、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創新科研示范中心等示范性工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同時,孟主管也坦誠地向調研團隊介紹了首鋼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項目面臨的主要問題。他表示,從原料上來講,目前該項目使用的原料以首鋼園區開發拆除產生的建筑垃圾為主,外部建筑垃圾來料較少,原料數量的限制使得目前該項目并不能達到最高設計產能;而且由于設計與施工單位習慣于使用天然材料,建筑垃圾再生產品的推廣應用并不樂觀;另一個問題是,北京市政府曾規定建筑垃圾產生單位需繳納建筑垃圾處理費30元/噸,但由于缺少實施細則,該政策遲遲沒有落實。
針對孟主管提出的問題以及首鋼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項目的情況,調研團隊與首鋼資源與會領導進行了熱烈的討論,詳細探討了全國各地資源化情況以及目前建筑垃圾資源化遇到的問題。
在首鋼資源孟主管等人的陪同下,調研團隊參觀了首鋼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項目現場。
首鋼固定式建筑垃圾處理生產線
移動式破碎現場作業
部分產品展示
現場參觀交流
檢測實驗室內部分檢測工具和實驗
據了解,在處理工藝上,建筑垃圾再利用項目與普通骨料生產線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多出了雜物分選需求,首鋼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項目在分選上使用了風選、人工揀選、水力浮選以及磁選等四項分選工藝。據悉,首鋼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項目雜物分揀成本占比偏高,壓縮了企業利潤空間,這或許是建筑垃圾再利用行業難以獲得理想發展狀態的一大原因。
但在我們的鄰國日本,建筑垃圾從產出到處理再到利用均有清晰的路線圖,并嚴格按照“誰產出誰處理”的原則進行規劃,并規定部分工程優先使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這些都是值得我國借鑒的發展經驗。
與發達國家平均90%以上的資源化率相比,我國建筑垃圾利用率不足5%,建筑垃圾再利用企業面臨著原料獲取難、分揀成本高、產品接受度不高的困境,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呼吁企業以產品為落腳點,主動培養用戶習慣。另外,建筑垃圾再利用作為環保項目,政府應承擔相應的責任,對建筑垃圾的產生進行規范,從源頭上控制品質,為建筑垃圾資源化再利用提供生存發展的環境,真正落實相關政策,鼓勵行業健康發展,促進循環經濟產業發展。中國砂石骨料網也將持續關注建筑垃圾再利用現狀,歡迎業內同仁各抒己見!
下一站,北京水泥廠有限責任公司鳳山礦。
編輯:趙虹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