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武漢市洪山區長江紫都小區居民周恬推開自家窗戶,不由感嘆:“堤上見江、江上見灘、灘上見景,這才是武漢應有的江景。”
窗外,武金堤邊綿延數公里的砂石堆、密集停放的躉船、呼嘯往來的運砂車都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綠意蔥郁的防洪林帶、生機盎然的美麗長江……
整治前非法碼頭扎堆
5月20日,武漢市通報,全市長江沿線非法碼頭整治行動全面完成。從3月24日整治行動開始至當天,共取締122個非法碼頭,關停364個堆砂場,轉運存量砂石717.67萬噸,遷移躉船237艘。
短短57天,該市實現“江上無非法采砂、江邊無非法碼頭”,市民紛紛點贊。
整治后堤壩綠意盎然
非法碼頭成公害
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為長江經濟帶開放開發定調:“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坐擁三分之一長江岸線的湖北,責無旁貸。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3月初,湖北省打響非法碼頭整治攻堅戰,要求在5月30日前,沿江各市徹底整治長江干線477座非法碼頭。其中,武漢市的長江岸線長度占全省的五分之一,非法碼頭最為集中,有122座。
這些非法碼頭絕大部分是沿江堆砂場。它們阻塞河道、影響行洪,侵占岸線、破壞生態,大車橫行、毀路擾民,被視為破壞長江生態環境的最大“公害”。
因歷史成因復雜、利益盤根錯節,管理職權又分散在中央、省、市、區四級政府的十余個職能部門,再加上砂石確為城市建設所需,整治難度極大。武漢市曾多次整治,但收效甚微。
10年來,這些非法砂石碼頭如暗瘡滋生,上至江夏鐵板洲,下至新洲陽邏長江大橋,長江兩岸沿線均有分布,白沙洲、鸚鵡洲、余家頭等地更是扎堆成災。
重拳出擊動真格
白沙洲大橋下的洪山區武金堤,是武漢堆砂數量最多、侵占岸線最為嚴重的區域。
3月24日整治行動啟動當天,記者走訪這里發現,數十座砂石堆高聳如山,沿堤外長江邊一字排開,超載運砂車川流不息,將堤頂路面碾壓得面目全非。附近居民報怨說,每天像生活在“光灰城市”。
根據安排,洪山區政府要在2個月內將武金堤沿線32座非法碼頭、55個堆砂場和67條躉船清理完畢。
剛聽說這個消息,當地砂場老板王永(化名)不以為然地說,他經營砂場近20年,經歷過數次整治行動,最終都是不了了之。
武漢港航及水務人士介紹,砂碼頭整治乏力,掣肘原因眾多。
一則非法采砂、堆砂向來不“分家”,但在政府管理職能劃分上,前者歸口水務局,后者歸口港航局,其中又涉及長江海事、航道、水上公安、城管等眾多部門,“九龍治水難以形成合力”。
二則堆砂場體量巨大,主管部門執法,也只能斷水斷電、拆除機具和配套設施,卻無力將砂石運走,容易死灰復燃。
去年5月,記者曾參與漢陽區組織的一次強拆,300余名執法人員將武漢國博碼頭附近兩處非法砂碼頭的機具、房屋拆除,數萬噸砂石卻一直沒有運走。今年3月記者重訪,發現該碼頭已悄然復工。
然而,這次市、區兩級政府采取的措施與力度,卻超出了王永的想象。
武漢市在武漢新港管委會、市交委、市水務局分別設立指揮部,統籌協調;各區人民政府擔任責任主體,區長掛帥,成立工作專班;總指揮部每周報進度,分管常務副市長每月督陣檢查;市財政調撥專項資金用于各區整治、清運工作。
武金堤所屬的張家灣街道辦事處,先后5次召集轄區內所有碼頭業主、砂場老板開會,集中宣講政策,“非法碼頭非拆不可,沒有任何情面可講。”辦事處負責人每人“承包”2到3名砂老板,負責一一落實。
辦事處副主任王衛東說,幾輪交鋒下來,基本摸清砂老板們訴求:一是要補償,二是找出路。
王永說,他最早在長江大橋平湖門經營砂場,后因城市發展不斷外遷至鲇魚套、白沙洲,次次搬遷都獲得了補償,一座砂石堆價值少則數百萬元,多則近千萬元,“不給補償,肯定沒人愿意搬。”他還要求簽協議,正規的砂石集散中心建成后,確保其入駐經營。
洪山區55家非法砂場里,與王永有相同想法的不在少數,有的揚言要采取過激行動,對峙情緒嚴重。
王衛東說,最終實現突破,還是“抓大戶”。整治專班每天派人動員大戶,明確告知,“自拆有獎勵,一旦政府強拆,不僅獎勵落空,未來也不允許進入集散中心經營。”權衡利弊后,王永等態度逐漸軟化,其他砂老板相繼跟進,主動清拆。
破拆行動
柔性操作贏人心
武昌區余家頭水廠附近的水源保護區內,以往碼頭、砂場遍布,還有人在上游江灘上養豬種菜。去年底,這一亂象被列入國家環保部掛牌督辦案件,要求在今年上半年整治到位。
武昌區政府辦公室副主任劉啟斌介紹,余家頭水廠建于1980年,而水源保護區內多數碼頭早于水廠建設。經營者既有央企、市屬國企,也有民企和個體戶。地面構筑物既有獲批建設的宿舍、倉庫,也有歷史形成的違法建設。還有10戶居民常年在此居住。
為爭取理解和支持,1個月時間里,整治專班走訪近20家單位。調查核實整治區域內的碼頭、砂場、住戶基本情況,逐一約談砂場經營戶、碼頭業主、違建戶主。
胡旭君是武漢市輪渡公司船廠職工,全家3戶共8人住在鐵機碼頭內一處民房。“我父親也是船廠職工,上世紀70年代就住在碼頭里,單位幾次分房,父親都以‘已經有房住’為由讓給同事。”胡旭君說,眼看著住了幾十年的家要被拆除,一時難以接受。
專班工作人員王衛紅多次上門懇談。考慮到胡家實際情況,專班決定按每戶每月1400元的標準,發放一年過渡費。胡旭君和弟弟被納入公租房供給范圍,參加全市搖號。
劉啟斌介紹,整治區域內的10戶居民,安置問題都得到妥善解決。
依法拆遷保平穩
122座非法碼頭遍布13個行政區,區情、現狀、歷史成因各不相同,為確保整治行動依法依規進行,武漢市非法碼頭整治指揮部專門設立法規組,由武漢市法制辦派員全程參與。
市法制辦副主任胡太榮介紹,在整治武昌余家頭水源保護地時,法規組發現,該區域內非法碼頭、砂場眾多,管轄權涉及多個職能部門,要確保取締有法可依,同時加快工作進度,必須選取最適用的法律法規。經過仔細調研,法規組決定,相比《港口法》、《海事法》,《水環境保護法》處罰力度最大,“以此法規來說服非法碼頭業主,威懾效果最好。”最終,武昌區成為全市最先完成整治任務的行政區之一。
非法碼頭的認定以2004年《港口法》頒布實施為分水嶺。此前,因歷史原因形成的碼頭,取締時可以給予一定補償;此后,經營業主不按規劃、未經審批自行建設的碼頭,屬于非法建設經營的“黑碼頭”。
黃陂區在整治長江武湖段的23家碼頭時,認定這些碼頭是2004年后出現的非法碼頭,不給予任何形式的補償。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區政府積極幫助砂場經營戶聯系存砂銷路,按照市場價格收購,同時由政府租賃貨場,存放拆除下來的設施設備,解除業主后顧之憂。
在江夏區,7.6公里江灘岸線內聚集44家碼頭,均為無證的“黑碼頭”。該區連續5天組織公安、城管、交通、水務、街道等部門300余人、機械車輛30多臺進行強拆,累計清運砂石40萬噸。
截至5月20日,武漢市13個行政區的整治行動紛紛告捷。當天,記者隨武漢市政府巡查專班進行檢查,乘船從江夏鐵板洲順流而下行至新洲陽邏長江大橋。沿線看到,鐵板洲、青菱、天興洲等昔日非法采砂密集區,如今已不見采砂船蹤跡,江面秩序井然;白沙洲、鸚鵡洲、余家頭等地,高聳的砂石堆已平整完畢,密集停放的躉船全數遷移。
編輯:趙虹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