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價格經歷了暴跌和暴漲,國內外的礦業也遭受了巨大的打擊。礦業圈創始人、清藍金融集團董事長張炎在博鰲亞洲論壇表示,大宗商品價格會出現暴跌和暴漲,最根本的原因是上下游信息不對稱,造成產能過剩以及產能不足,因此,他提出,全球資源行業也應該進行一次供給側改革。
在他看來,互聯網+礦業 已是大勢所趨,礦業圈將從信息流、商流、資金流三個層次構建全球產業鏈優化平臺,有助于推動全球供給側改革。
目前全球礦業處于低迷狀態,是什么造成了礦業行業的寒冬?礦業行業對社會經濟發展對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張焱:礦產資源是人類生存和經濟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2014年GDP總額636462.7億元,其中礦業相關行業占據9.82%,而如果把下游冶煉與加工等各行各業也加入進來則接近50%。
當前全球礦業形勢嚴峻,機構紛紛做出下調預測。經濟結構中存在著不可避免的蝴蝶效應 ,礦業屬于基礎產業,處于國家產業鏈的上游;工業是加工和制造,處于國家產業鏈的中游;而GDP則是整體經濟和消費的下游表現,當下游波動一點,向上游的傳導將帶來不斷增強的震蕩。礦業處于產業鏈的最上游,好的時候最好,差的時候最差,這就是資源行業。
現在大宗商品的價格出現了較大的波動,您認為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張焱:礦業市場處于產業鏈的最上游,離終端市場最遠,因此獲得的信息也最遲,所以會出現產能過剩。從行業結構看,礦業是一個超級復雜的行業,按礦種分多達230個,包括能源礦產、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三大類;按上下游分類則多達十個鏈條,包括地質、勘察、設計、建設、開采、洗選、物流、貿易、冶煉、加工等,因此產生的行業矩陣則達上千個,相關企業多達上百萬家。
各大洲之間的資源高度依賴,但信息的鴻溝卻是不可逾越;各國的產業鏈分工明確,但上下游的供給和價格卻波動巨大;各企業的生產管理運營高效,但行業卻陷入惡性競爭而無法自拔。針對這些難題,對于全球礦產資源生態系統,市場競爭本來無可厚非,但產業發展需要通過供給側進行重構,需要通過全球互聯網進行協同優化。
互聯網的發展給礦業帶來了什么機會?
張焱:現在全球很多行業都高度互聯網化的今天,礦業作為一個國家的經濟基礎,互聯網程度卻非常低,大部分的從業者思想和意識都沒有跟上互聯網時代的步伐。從互聯網入手,才能推進全球資源行業的供給側改革,解決世界礦業的共同發展難題。
目前全球資源行業的信息流、商流、資金流三個方面的痛點集中爆發:從信息流來看,上下游信息高度不對稱,地區政策與壁壘很高;從商流來看,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產業鏈協同程度很低;從資金流來看,企業相互欠款嚴重,銀行資源貸款謹慎,這些痛點嚴重阻礙了產業和企業的發展。通過互聯網+ 能有效的解決行業通電。
編輯: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