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每年產生約1億噸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僅為8%,而在新加坡,其建筑垃圾的再利用率能到99%!”近日,山東省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舉行大會發言,山東省政協委員、住建廳廳長王玉志表示,目前,國內已研發出“吃建筑垃圾”的整套設備,建議山東省征收垃圾處理費,并引入特許經營模式,讓建筑垃圾運輸或者資源化利用企業特許經營。
山東省政協委員、住建廳廳長王玉志
王玉志表示,山東省每年產生約1億噸建筑垃圾,大多是露天堆放或簡易填埋,不但占用寶貴的土地資源,還影響生態環境,帶來安全隱患。“前不久發生的深圳渣土滑坡事故,就是建筑垃圾處理不當造成的,血的教訓為我們敲響了警鐘。”
王玉志講到,要消除建筑垃圾,可以“幾條腿”走路。首先從源頭上推廣綠色施工,最大限度地減少建筑垃圾的產生。同時也應積極推行就地消納。“目前,國內已研發出‘吃垃圾’的整套設備,可以在施工現場對廢舊混凝土、碎磚瓦等進行破碎加工,生產成磚、砌塊等再生建材及混凝土骨料,直接用于建筑工程。建筑渣土可以通過基坑回填、堆山造景等方式,實現就地利用。”
他認為,山東省應建立收費制度,按照“誰產生誰付費”的原則,依據一定標準向產生建筑垃圾的工程項目征收垃圾處理費,用于支持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工作。同時建議引入特許經營模式,授予建筑垃圾運輸企業、消納或資源化利用企業特許經營權。此外,還應規定:將建筑垃圾再生產品列入綠色建材目錄、政府采購目錄,在政府投資的公共建筑、城市公用設施和市政項目建設中優先采用。
為此,王玉志建議盡快出臺山東省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地方法規或規章,明確相關各方責任,明確分類、收集、運輸、消納等環節要求。
編輯: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