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尾礦綜合利用技術研討會暨京津冀尾礦綜合利用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成立大會近日在河北省承德市舉行。
工信部節能司綜合利用處副處長羅曉麗、河北省工信廳廳長龔曉峰、河北省政府參事王福強、河北省國資委副巡視員李合義、河北省工信廳副巡視員王建分、北京市經信委副主任劉力柱、天津市工信委副主任王景梁等嘉賓蒞臨活動。
據粗略統計,目前京津冀周邊堆存的尾礦及廢石總量達200億噸,每年還在持續產生10億噸以上。同時,該區域每年還要消耗6億~8億噸的天然礦物原料(以建材石料為主)和9000萬噸水泥熟料進行基礎設施和住房建設。大量固廢的產生、堆存以及新的建材石料產業的開發,不僅破壞了環境,污染了大氣,還侵占了大量耕地。而通過技術創新,變廢為寶,可產生巨大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研討會上,院士、專家及企業代表圍繞“固廢資源化利用與材料產業協同發展”等內容進行了交流探討。
羅曉麗在致辭中表示,京津冀地區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的協同發展,既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也是轉變生產方式實現工業綠色發展的內在要求,有利于解決工業固廢堆存帶來的環境污染和安全隱患,有利于緩解資源消耗量不斷增大帶來的資源約束,有利于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對于切實推進京津冀地區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生態和經濟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龔曉峰表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尾礦資源綜合利用工作,支持政策不斷完善,尾礦綜合利用量逐年增加,產品水準不斷提升。下一步,我省將在強化示范帶動作用,打造尾礦綜合利用名城;整合上下游產業,加速京津冀尾礦利用協同發展;發展高附加值產品,推動尾礦利用產業邁向中高端;強化公共創新平臺建設,提升產業技術水平上下功夫,不斷挖掘潛能,加速新舊動能轉換,努力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
承德市市長常麗虹在致辭中表示,承德歷史文化厚重、生態環境優良、區位交通獨特、自然資源富集,既是一座聞名遐邇、享譽中外的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有著傳統產業輝煌歷史的礦業資源大市,素有“中國釩鈦搖籃”的美譽。近年來,我市堅持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緊緊圍繞“三區一城”發展定位,加快培育十大綠色產業,努力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這次研討會的成功召開和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的發起設立,是我國尾礦綜合利用領域的一大戰略之舉,走在了科技研發和產業創新的前沿,對于推動京津冀乃至全國尾礦綜合利用必將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希望各方嘉賓與承德一道共同研究、聯袂合作,把尾礦綜合利用的機遇和政策牢牢把握好,把承德巨大的尾礦資源充分挖掘利用好,真正實現造福于民、貢獻社會、綠色發展。
會上還由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及多家從事尾礦或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及相關裝備研發的企業、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發起成立了京津冀尾礦綜合利用產業技術創新聯盟。
京津冀尾礦綜合利用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副秘書長、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尾礦綜合利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常務副秘書長杜根杰介紹,新成立的聯盟在尾礦綜合利用的基礎上,以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的尾礦綜合利用產業化為主要目標,依托聯盟成員間已有的技術經濟實力,并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扶持,以多樣化、多層次的自主研發與開放合作創新相結合,建立尾礦綜合利用行業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引領京津冀區域尾礦綜合利用產業大宗化和高值化技術的持續發展。
編輯:趙虹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