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中文字幕有码视频欧美-亚洲天堂精品视频在线_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国产午夜精品无码

不了解新常態的砂石企業 他們的市場信心都是假的

—— 聽張立群研究員分析宏觀經濟 看砂石行業未來
來源:中國砂石骨料網
時間:2017-11-02
摘要:本文將為行業同仁獻上我國宏觀經濟與砂石行業分析,作為各位洞悉市場前景的基石。

哲學有三大問:“我是誰?我從哪里來?將到哪里去?”困擾無數先賢。在砂石行業則無需三問,僅一問就能讓不少人心虛:“世人皆知當下繁華迷人眼,有什么切實的東西在支撐你對未來砂石行業的市場信心?”

本文將為行業同仁獻上我國宏觀經濟與砂石行業分析,作為各位洞悉市場前景的基石。為什么是宏觀經濟而不是其他?因為它是決策者對未來三到五年甚至十年幾十年的判斷決策的根本。

宏觀地思考,所有的答案都會不一樣:

6.jpg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在“2017年第二屆中國砂石骨料行業投資發展(杭州)峰會”上對當前宏觀經濟形勢與政策取向進行了研判,并開門見山提出觀點:2017年的中國經濟有望保持平穩增長。

他表示,今年第一、二季度GDP增長6.9%,比去年同期提高0.2個百分點,這是一個積極的變化,可以對明年的數據可以有更大的信心。

2010-2016年GDP增長為何出現持續下降?

從統計數據中可以看出,2010年我國GDP增長率為10.6%,而到2016年GDP增長率僅為6.7%,這是行業困難加大的時期。那么,為什么GDP增長會出現持續下降呢?

1、外貿出口受挫。

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國際市場結束了長達10年以上的繁榮期,居民購買力下降:外貿出口數額從2010年31.3%的增長率下降到2016年的-7.74%,過去6年出現持續、大幅度下降。

2、投資增速放緩。

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由2011年的24%下降到2016年的8.1%。

張研究員表示,雖然外貿出口量降幅大,但總量只有14萬億元,而固定資產投資總規模達61.5萬億元,其17%的下降體量比外貿降幅更大,對企業訂單的影響更深遠,重化工、裝備企業、原材料(水泥等)開工水平滑坡,甚至出現產能過剩的情況。

其中,國內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持續下降主要受房地產投資增速在2010-2015年間由30%降到1%影響,根本原因則是大城市人滿為患、中小城市人氣不足,是我國城鎮化的長周期矛盾造成的;

而基礎設施投資在2012年后則保持了穩定的兩位數增長,砂石需求受此推動,出現總體的平穩提升。

張研究員總結上述內容表示,國際金融危機和我國城鎮化長周期矛盾造成了我國GDP增速在2010年到2016年持續下降。

走穩的大趨勢已建立 2017全年增長水平不會低于去年

張立群研究員表示,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的內部和外部環境都出現了可喜的變化:

1、世界經濟復蘇態勢趨于明顯。

隨著美國、歐洲等通過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維持債務關系穩定,其實體企業獲取了發展的窗口:美國2008年失業率高達兩位數,而2016年則下降至5%。

此外,整體世界經濟逐步擺脫危機,對出口帶來了積極影響。今年1-8月份,外貿出口同比增長7.9%,對外貿易量增長重新高于GDP增長,是2008年以來首次。

從歷史數據來看,將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考慮在內,世界經濟危機之后的調整時間沒有超過10年,那么從2008年經濟危機到今年已經接近10年了,整體向好并不是偶然。

2、國內投資(房地產、基建)增長走穩。

房地產投資走出谷底

根據騰訊研究院的大數據,2016年城市年輕度前10名中沒有一線城市,鄭州、武漢、合肥、杭州、南京、蘇州、東莞等熱點二線城市赫然在列,以城市群為引領、補中小城市短板、區域一體化政策讓城市發展同步提高。

2015年,房地產投資增長1%,進入谷底;2016年房地產投資增長率為6.9%;2017年1-8月份增長7.9%,已經不再拖GDP增長率后腿,我國城鎮化長周期調整正在逐步走出谷底。

基礎設施建設進入歷史活躍期

2015年之后,我國基礎設施建設與城鎮化、一帶一路結合起來,中小城市補短板、大城市地下補短板、大中小城市互聯互通補短板,基建投資進入到歷史活躍時期,資金保障條件有了改善。

今年1-8月,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長16.09%,對包括砂石骨料在內的大宗商品的需求持續恢復。

張研究員強調,砂石骨料等大宗商品需求上升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生態標準相結合,短期內的供需缺口將顯著拉大,價格當然會出現增長。

但實際上價格很難長期維持高位,因為只要價格漲上來,市場的力量是擋不住的:一旦價格強刺激,供給壓不住。張研究員推測,隨著市場力量的啟動和政府管理方式的改進,包括砂石骨料在內的大宗商品供需關系將向均衡方向發展。

綜上所述,中國經濟結束持續下降、外部環境好轉、國內城鎮化的新變化、消費需求始終保持平穩,走穩的大趨勢已經建立起來,2017全年增長水平不會低于2016年。

企業的生命線:質量 效益 綠色

張立群研究員表示,我國用了6年的時間完成了增速換擋,進入中高速增長期,而所謂動力轉換,就是講經濟增長新基礎的增強和適應新常態企業的培養這兩大方面。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經濟發展新基礎不斷注入新能量、新動力,就是要以市場化、法制化手段落實“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

去產能、去杠桿:通過市場競爭,再造微觀基礎,重在制度建設,由企業在市場競爭中適者生存。

去庫存:加快完善中小城市成長性,化解庫存。

降成本、補短板:改善企業發展環境,降低制度成本,政府職能加快轉移到基建補短板、公共服務補短板、精準扶貧等。

而在適應新常態企業的培養方面,張研究員告誡企業自身必須認清新常態,一定不能因為短期因素改變看法,不要把眼光局限在短期問題上,爭取把新的發展基礎奠定起來,質量、效益、綠色、環保,才能有一個光輝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