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4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建筑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涵蓋工程勘察設計、建筑施工、建設監理、工程造價等行業以及政府對建筑市場、工程質量安全、工程標準定額、建筑節能與技術進步等方面的監督管理工作。
《規劃》制定了推動建筑產業現代化的發展任務,其中關鍵就是要推廣智能和裝配式建筑。裝配式建筑是指用預制部品部件在工地現場裝配而成的建筑,主要包括裝配式混凝土建筑、鋼結構建筑和現代木結構建筑。
《規劃》明確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明確重點應用領域,建立與裝配式建筑相適應的工程建設管理制度。 鼓勵企業進行工廠化制造、裝配化施工、減少建筑垃圾,促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建設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推動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鋼結構和現代木結構發展。大力發展鋼結構建筑,引導新建公共建筑優先采用鋼結構,積極穩妥推廣鋼結構住宅。
在具備條件的地方,倡導發展現代木結構,鼓勵景區、農村建筑推廣采用現代木結構。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中推廣普及智能化應用,完善智能化系統運行維護機制,逐步推廣智能建筑。
至2015年,中國全社會建筑業實現增加值46547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79%;建筑業從業人員達5093.7萬人,占全國從業人員的6.58%。建筑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支柱產業地位繼續增強。
但中國建筑業仍然大而不強,監管體制機制不健全、工程建設組織方式落后、建筑設計水平有待提高、質量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市場違法違規行為較多、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工人技能素質偏低等問題較為突出。
規劃提出,要實現全國建筑業總產值年均增長7%,建筑業增加值年均增長5.5%,到2020年建筑業中級工技能水平以上的建筑工人數量達到300萬,綠色建材應用比例達到40%,裝配式建筑面積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達到15%的目標。
《規劃》的出臺是為貫徹落實今年2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7]19號)。
拓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