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采訪視頻在網上火了:有記者前往陜西旬陽縣水利局調查“河道非法采砂”一事,該局下屬的河務局局長面對媒體,堅稱自己“不是河務局的”。
旬陽位于漢江、旬河交匯,曲水環(huán)流,狀若太極,被稱為“中華天然太極城”,但就在這樣一座太極城,卻遭遇現實版的“太極拳”。目前,據當地水利局回應稱,涉事局長“身體不適”,正接受縣紀檢監(jiān)察機關調查。
身為河務局黨委委員的局長“病了”,但讓這位局長感到“不適”的,恐怕是不敢直面媒體、毫無權責擔當的“心病”。名字高居榜首,卻在鏡頭前畏首畏尾、矢口否認;照片高高掛起,卻試圖遮遮掩掩、隱瞞身份,如此反差,令人瞠目結舌。試問,一個可以將國家職務、黨員身份棄之如敝履的干部,一個不心系河區(qū)百姓、洪澇隱患的官員,又如何貫徹“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怎么能指望在工作實踐中充當先鋒模范?
共產黨人應該是什么樣子?自《共產黨宣言》問世以來,這個疑問已經提出了整整一個多世紀。時至今日,同樣的問題依然發(fā)人深省。1934年,歷史學家范文瀾被捕入獄,只因他“生活簡樸,步行上班,不吸煙,不酗酒,還把薪金捐給學校買書”,敵人憑此斷言“只有共產黨才有這樣的傻子!”走過96個春秋,名垂青史的正是這樣的“傻子”,而不是對黨員身份諱莫如深、對國家公職矢口否認的“精明人”。
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yè),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既然選擇了入黨,就要在黨憂黨、為黨盡職、為民盡責;既然有了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權力,就要認清權力與責任的關系。任何時候,有權就有責,權責要對等。只想當官不想干事,只想攬權不想擔責,只想出彩不想出力,熱衷權力,卻不盡義務,這樣的領導干部顯然也就失去了為官一方的意義,甚至可能成為害群之馬。
人民利益面前,沒有任何一個黨員是“局外人”;責任擔當面前,沒有誰可以瞞天過海、金蟬脫殼。正視群眾訴求,正面回應質疑,履行職責義務,踐行《問責條例》,才是醫(yī)好這位局長“心病”的唯一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