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大都市平壤擁有300多萬人口,大同江穿城而過,河流為這座擁有眾多經濟活動的城市提供了重要的建筑用砂源。
據NKNews報道,到平壤旅游的游客很容易見到遍布在大同江上的眾多采砂船,它們大多滿載砂石或裝載了挖砂器材,除去江面結冰的冬季,這些大同江上的采砂船24小時都在進行工作,采集目標是河床上沉積的砂、礫石等,采砂工人則進行輪休。
世界上進行河道清理工作的原因多種多樣,為何大同江上卻24小時都要采砂呢?按照外媒的說法,大同江上需要一刻不停進行采砂工作的主要誘因是大同江入海口的擋海大壩。
南浦港西海攔河大壩
20世紀80年代,已故朝鮮領導人金日成下令在大同江入海口興建了南浦港西海攔河大壩,并設計了通航閘室,將大同江與大海分隔,成功避免了咸水入侵,連接了兩岸交通,同時也為大同江兩岸灌溉系統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但根據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研究員Winstanley Chesters博士的說法,南浦大壩的建設對大同江水文條件有顯著影響,它大幅降低了河水的流速和搬運效果,造成沉積物增多,最終會使河道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顯著變淺。
Winstanley Chesters博士還認為,從1990年開始,朝鮮人民開始自立更生,開荒生產糧食,綠色植被覆蓋面積的減退造成了一定的水土流失,使朝鮮河流攜帶的砂石、泥土量大幅增加,大同江也難以幸免。他表示,該結果與攔河大壩效應相加,使大同江在平壤段泥沙含量和沉積量十分巨大,不得不持續進行疏浚。
此外,若不進行采砂活動,堆積的泥沙和富集的污染物也會對攔河大壩自身的安全和平壤市的水源供應造成威脅。
大同江上的采砂船(NKNews)
雖然全天候的采砂活動看起來是一個負擔,但這對城市建設和當地的創業階層來說卻是利好因素。
另據外媒報道,Simon Cockerell是總部位于北京的高麗旅行社的經理,經常前往朝鮮。他說,挖砂所得的砂、礫石和泥土可用作建筑骨料或者燒制水泥,且受限于朝鮮國內交通條件,大量遠距離運輸骨料得不償失,這使大同江河砂有了占領市場的機會。
Cockerell同時表示,大同江平壤段最繁忙的采砂點就位于著名的旅游景點羊角島附近,下圖是一名記者在該地區拍攝的采砂、運砂現場,不少河砂被直接從大同江上運到了附近的建筑工地使用。
據報道,平壤市的采砂業擴張速度很快,較多的工作機會吸引了大量工人,甚至天剛剛亮就來排隊候工。同時,人員的聚集也讓不少販賣食物等必需品的小販從市場區域轉移到了大同江畔,形成了朝鮮砂石行業的一道特殊風景。
中國砂石骨料網編譯,轉載須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