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淡水是毫無爭議的人類消耗量第一的自然資源,2002年,僅我國淡水取用量就達到5497億立方米。
那么,消耗量(重量)僅次于淡水的自然資源是什么?鐵礦?石油?煤炭?天然氣?難道是雙11包裹?
上面提到的材料都不是人類消耗量第二名的自然資源,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呢?
它如此普通又平凡,以至于我們經常忽略它的存在,但它又是縱橫全國的高鐵、四通八達的公路以及房屋、大廈建設所必需的戰略材料。
它就是默默無聞的基礎建筑材料:
砂石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16年發布的《全球物料流轉與資源生產力》報告,2010年全球共開采非金屬材料接近350億噸,其中砂和石占比高達31.1%和40.8%。
以2010年全球開采非金屬材料320億噸計算,砂石開采量已經達到約230億噸,受益于全球城市化和基建浪潮,此數據在2010年后一直保持增長態勢。
230億噸砂石是個什么概念?
為便于比較,我們將其轉換成體積。以砂礫密度1.8 噸/立方米計算,230億噸砂石體積約128億立方米。而根據網友估算,泰山大約有544.5億立方米的體積。
也就是說,全球開采的砂石,4年多就能堆成一座泰山。
再讓我們看看其他競品材料數據:
2016年全球鐵礦石產量約21.06億噸;
2016年全球天然氣產量換算成重量約25.5億噸(標準大氣壓);
2016年全球谷物產量約26億噸;
2016年全球石油產量接近39.2億噸;
2015年全球煤炭產量換算成標準煤約54.7億噸,2016年略有降低。
可以看到,與砂石相比,近年來煤炭、石油、鐵礦等資源開采量存在一個量級的差距,即使將天然氣、石油、煤炭三大化石能源加在一起,與砂石開采量仍有超100億噸的“天塹”。
從數字上來說,砂石將以絕對優勢摘取人類消耗量第二大自然資源的頭銜;
從重要性來說,以砂石為主要材料的混凝土、尤其是鋼筋混凝土自發明以來就是全球城市化的主要材料,從此砂石成為現代人類生存的必需品;現代電子科技的基礎材料——硅,也部分源于砂的開采。
所以,不要小看高山、河邊、海灘不起眼的砂石,至少在下一次材料革命到來前,你腳下的它將是筑就現代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石!
注:
由于本文討論自然資源消耗量,上述2010年全球開采砂石約230億噸的數據僅為開采的天然砂、礫石,并沒有將機制砂石(礦石人工破碎形成)計算在內。
而當前我國近200億噸砂石產量,其中超過一半為機制砂石。將機制砂石考慮進去后,全球砂石消耗量數據無疑將更加龐大,2019年全球的砂石需求或達517億公噸,兩年就把泰山挖平不是夢。
拓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