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賀蘭山分布著上百家砂石料礦區。2010年之后,銀川市國土資源局對賀蘭山非煤礦山進行資源整合,2015年底砂石礦由過去的100多家減少到近20家,2016年又進行大規模整合縮減到現在的8家。
“對非煤礦區進行大規模整合之后,我們劃定了套門溝石料礦區和鎮北堡砂石礦區,集中開采減少了破壞點。”銀川市國土資源局副局長屈彥學告訴記者,有開采權的8家企業在指定的礦區集中有序開采,將賀蘭山大面積生態區域保護起來。
為了更好地治理揚塵,銀川市國土資源局要求采礦企業,采礦時用噴淋、霧炮等設備對空氣加濕抑制揚塵。
限制砂石料的過度開采和儲存,原則上要求企業按訂單生產,防止堆積的砂石遇大風天產生揚塵。對于確有需要儲存的要求企業必須建立擋塵墻,還要盡快建立密閉的儲存倉庫,防止揚塵的發生。采礦企業的環保投入從10年前的每年不足50萬元,到現在每年超過2000萬元,并且環保投入還在逐年增加。
屈彥學介紹,砂石礦在開采結束后,企業必須對礦坑進行平整,平整后的土地“因地制宜”得以利用。有些礦坑在做了防水之后,變成了水庫用來蓄水,為周邊的農業和林地提供水源。大部分礦坑在采礦結束后,對整個礦坑重新進行綠化,生態環境甚至優于原始地貌。
“賀蘭山化境治理中有一個非常好的例子,寧夏志輝源石葡萄酒莊過去就是一個采砂礦坑,采礦結束后對生態進行了治理,周邊都進行了綠化建設水庫,新建的酒莊非常美麗,已經成了銀川有名的旅游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