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據中國混凝土網的不完全統計,2016年我國商品混凝土總產量為22.29億立方米,與上一年基本持平(2015年為22.23億立方米)。這一年,混凝土行業面臨著產能過剩、環保力度加大等不小的壓力,“兩材”重組,金隅冀東的“聯姻”拉開了行業整合的序幕,混凝土行業的競爭格局正在悄然發生變化,混凝土企業的兼并重組勢必成為一種趨勢,而中小企業隨著國家環保要求不斷提升、行業競爭加劇、應收賬款居高不下等問題,將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
(數據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2016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96501億元,比上一年名義增長8.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8%),固投增速呈現“西高東低”的態勢,東部地區投資249665億元,比上年增長9.1%;中部地區投資156762億元,增長12%;西部地區投資154054億元,增長12.2%;東北地區投資30642億元,下降23.5%。2016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5734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2.5%;商品房銷售額117627億元,增長34.8%,這兩項指標均超過2013年,創下歷史新高。預計2017年下半年樓市將進入價格調整期,樓市將迎來“以價換量”,下半年調整的力度將比上半年更深。
以下為中國混凝土網統計的2016年全國各省市(不含港澳臺地區)商品混凝土產量,數據主要來源于各地混凝土協會、散裝水泥辦公室等行業機構,在此感謝這些地方機構為收集相關數據付出的大量辛勞。地方機構數據主要依據當地有登記備案的資質企業,中國混凝土網在此基礎上補充了無資質企業的信息數據,并參考部分企業、媒體、全國相關宏觀數據,結合散裝水泥使用量估算而得,僅供參考。
2016年中國各省市商品混凝土產量及增長情況
根據中國混凝土網的統計數據,從行業規模來看,截止2016年底,全國混凝土企業總數約為12808家。從區域情況來看,2016年,華北、東北地區混凝土產量分別下滑了4.61%和7.65%,下滑的主因是受下半年環保力度加大,多地攪拌站持續的大面積停產,不少在建工程也因此進度緩慢。除華北、東北地區之外,其余地區混凝土總產量均小幅增長,其中西北地區漲幅最高,增速為6.64%,超預期增長的基建計劃拉動了該地區混凝土的需求。從各省市情況來看,江蘇、廣東、山東、浙江、河南五省份混凝土產量居全國前五名,其中江蘇省產量為2.2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06%。西藏自治區2016年混凝土產量400萬立方米,同比增長14.29%,增速為全國之首。
2016年混凝土行業發展的幾點總結:
1、混凝土行業迎來并購重組高潮
2016年,“兩材”合并、金隅、冀東重組對于混凝土行業乃至整個上下游產業鏈來說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區域龍頭的強強聯手將重塑混凝土行業格局,對接下來行業的變革有著深遠的影響。
2、霧霾危機 多省市混凝土行業“限產、 停產、強拆”
2016年,因霧霾天氣影響,全國各地不斷出臺治霾治污的環保政策,受此影響,多省市限產停產,導致原材料緊張加劇,混凝土供應無法保證,一些施工項目也因此無法正常進行。
3、原材料暴漲 混凝土企業很受傷
近年來,天然砂資源已近枯竭,2016年受環保政策影響,砂石開采面臨較大不穩定性,價格大幅攀升,而機制砂還在推廣和普及階段,仍有很長的路要走。此外,混凝土主要原料水泥的價格也連連翻漲,有些地區甚至出現一天內速漲100元/噸的情況,導致混凝土生產成本加大。
4、取消PC32.5水泥再度成為行業熱議焦點
近幾年,取消32.5復合水泥一直呼聲不斷,2016年“停止生產32.5復合硅酸鹽水泥動員大會”的召開,行業似乎越來越確定要把這樣一個年產量達10億噸的產品淘汰。這些原屬水泥行業利廢功能的混合材必將會轉變成混凝土的摻合料而轉移到混凝土行業予以利用,將有利于降低混凝土的生產成本并增加其產量。2017年5月開始,新疆將全面取消32.5強度等級水泥,成為全國第一個取消32.5復合水泥的省區。
5、混凝土行業應收賬款問題突顯
商品混凝土銷售具有周期長、墊資額度大、貨款回收周期長等問題,2016年,由于水泥及砂石料等原材料大漲,混凝土企業在購買原材料時需支付大量資金,許多中小型混凝土企業由于應收賬款長期居高不下,資金無法有效運轉,面臨巨大的經營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