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調查局礦產資源綠色評價研究中心日前在京舉行了揭牌儀式。對于這樣一個新生的研究機構,業界有著諸多疑問。為此,中國礦業報記者專訪了礦產資源綠色評價研究中心主任王京彬,請他就這個機構成立的背景、定位、作用、目標、運作等做了全面的介紹。
中國礦業報:請問成立礦產資源綠色評價研究中心這樣一個研究機構,是基于一個什么樣的背景?
王京彬:主要是基于我國國情。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我國對礦產資源的剛性需求還將不斷加大,而礦產開發的同時,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也責無旁貸,綠色勘查和綠色礦業發展是大勢所趨。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秉h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也把“綠色發展”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為此,決策部門開始行動。2009年,國土資源部出臺了《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把“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方案”作為申辦采礦許可證的前置條件之一,逐步健全完善礦山地質環境管理制度體系;2010年,國土資源部正式印發《關于貫徹落實全國礦產資源規劃,推進綠色礦業,建設綠色礦山工作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推進綠色礦山建設的思路、原則與目標;2011年“發展綠色礦業”被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上升為國家戰略;2015年,中央就生態文明建設出臺了第一個全面專題部署文件,明確把發展綠色礦業、加快綠色礦山建設作為重要任務,具有里程碑意義;2017年5月,國土資源部、財政部等六部委出臺《關于加快建設綠色礦山的實施意見》,提出“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礦產資源規劃、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的全過程,引領和帶動傳統礦業轉型升級?!?/p>
中國地質調查局部署了一系列地質環境調查和礦產資源基地綜合地質調查項目,支撐綠色礦業發展?!吨袊刭|調查局“十三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將大型資源基地資源環境綜合調查作為重要礦產資源領域4項主要任務之一,并且在重要礦產資源調查、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土開發與保護、基礎地質支撐等計劃中部署了一系列地質環境調查項目。
相關單位開始積極行動。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在推進“青海省多彩地區銅多金屬礦整裝勘查”項目中,建立了綠色勘查多彩模式;貴州西南能礦集團第一個出臺了綠色勘查企業標準;成都探礦工藝所建立了綠色勘查技術團隊,加強技術開發和應用示范……
這些探索難能可貴,而且成效顯著,但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永遠在路上。如何解決單一化、局部化、區域性和碎片化的問題,從礦業全產業鏈的高度來構筑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標準、規范、制度,并提供可供參考甚至推廣的示范與模式,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也就是說,礦業全產業鏈的綠色發展,需要可靠的技術及智力支撐機構,要有提供技術支撐的“領頭雁”。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在決策部門和企事業單位殷切期待之下,中國地質調查局礦產資源綠色評價研究中心順利誕生。
中國礦業報:中國地質調查局礦產資源綠色評價研究中心的業務定位是什么?
王京彬:礦產資源綠色評價研究中心是中國地質調查局專門從事礦產資源綠色評價研究的學術性非法人組織。面向綠色礦業發展和國家資源基地建設,中國地質調查局礦產資源綠色評價研究中心以礦產資源基地為基本單元,以支撐服務礦產資源基地綜合地質調查和礦產資源調查、勘查、開采、生態環境修復(閉坑)全鏈條綠色評價研究為重點,系統開展礦產資源數量、質量、生態環境“三位一體”綜合評價。在礦產資源基地綜合地質調查成果的基礎上,聚焦三個方面的評價研究:一是基于生態環境的礦產資源技術經濟可行性評價,回答在考慮生態環境成本的條件下是否是“礦”的問題;二是資源勘查開發對生態環境影響性評價,回答勘查開發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程度、范圍及可修復性的問題;三是勘查開發活動自身的綠色化評價,是否采取了有效措施實現資源勘查開發最優化和生態環境影響最小化。
通過系統的評價研究,中國地質調查局礦產資源綠色評價研究中心將為建立一套礦產資源全鏈條的綠色評價技術標準(指南、規范等)體系提供科學依據,為優化勘查開發布局和中國地質調查局資源基地綜合地質調查工作部署提供咨詢建議。
中國礦業報:中心目前確定了哪些研究方向?
王京彬:目前我們主要針對資源基地地質環境和生態系統調查與研究的薄弱環節,系統開展礦產資源的資源潛力、開發條件和環境影響一體化評價,構建礦產資源調查、勘查、開采、生態環境修復(閉坑)全鏈條綠色評價技術支撐體系。
具體來說,中國地質調查局礦產資源綠色評價研究中心目前主要有以下4個研究方向:一是礦產資源基地綜合地質調查與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二是綠色勘查與資源技術經濟環境影響評價;三是綠色礦山評價體系、監測示范與生態環境修復技術研究;四是礦產資源全鏈條綠色評價技術標準(規范)研究與成果集成。
中國礦業報:中心在打造全鏈條綠色評價體系方面,確立了什么樣的發展目標?
王京彬:我們計劃通過10年左右的持續努力,逐步建成世界一流的礦產資源綠色評價研究中心。為達成這個目標,我們以支撐服務綠色礦業發展和國土資源管理中心工作為目標,以礦產資源基地為基本單元,針對生態環境評價薄弱環節,在綜合調查的基礎上,系統開展資源基地的資源潛力、開發條件和環境影響一體化評價,構建礦產資源調查、勘查、開采、生態環境修復(閉坑)全鏈條綠色評價技術支撐體系,爭取成為礦產資源基地綠色評價創新與合作交流平臺、礦產資源全鏈條綠色評價信息集成與服務平臺、綠色評價標準(規范)制定與管理決策技術支撐平臺、綠色評價新理論新技術新模式的示范推廣平臺。
中國礦業報:能否談一下為了達成10年的目標任務,中心做了哪些具體工作規劃?
王京彬:為實現總目標,中心制定了明確的階段性目標任務。2017~2018年,建實礦產資源綠色評價研究中心。以完善結構、資源基地綜合調查為重點,通過對業務中心的組織結構、業務結構、人才結構、合作網絡的不斷完善,夯實業務中心的發展基礎;完成好綜合地質調查示范項目,在集成相關成果的基礎上,初步建立資源基地綜合地質調查的技術方法流程、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方法和技術經濟與環境影響評價體系;提出“資源基地綜合地質調查技術要求”建議和項目部署建議,支撐引領礦產資源基地綜合地質調查工作。
2019~2020年,建成國內一流的礦產資源綠色評價研究中心。以全鏈條綠色評價和標準(指南、規范等)研究為重點,建立礦產資源調查、勘查、開采、生態環境修復等階段的綠色評價關鍵指標體系、技術方法流程;初步提出或完善各階段相關技術標準(規范、規程)建議,優選和推廣綠色調查、勘查、開采和生態環境修復先進技術,促進綠色評價成果轉化;建設國內一流的礦產資源綠色評價應用研究、學術交流、人才培養和示范推廣中心,引領礦產資源基地綠色評價工作。
2021~2025年,躋身世界一流的礦產資源綠色評價研究中心行列。以示范推廣和國際合作為重點,優化完善礦產資源全鏈條各階段綠色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礦產資源全鏈條綠色評價技術支撐和服務體系,突出成果集成與示范推廣,加強國際合作研究與交流,以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成果、一流的管理和一流的服務,把中心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礦產資源綠色評價研究中心,有力支撐中國礦業“走出去”和國家“一帶一路”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合作,促進全球綠色礦業發展。
中國礦業報:作為依托單位,北京礦產地質研究院將為礦產資源綠色評價研究中心提供哪些支持?
王京彬:作為礦產資源綠色評價研究中心的依托單位,北京礦產地質研究院在中心建設及運行期間將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主要表現在:
一是具備科研-調查-勘查-開發-環境治理修復完整的技術-產業鏈,為開展礦產資源全鏈條綠色評價提供堅實的實踐基礎和技術支撐。作為一個長期服務于工業部門的研究和調查機構,北京礦產地質研究院有著獨特的產業背景、人才優勢、專業綜合優勢和長期積累,有突出的找礦業績和礦山開發經驗,形成了科研-調查-勘查-開發一體化的新機制,構建了較為完整的礦產勘查開發和環境修復技術產業鏈。
與此同時,北京礦產地質研究院(含下屬單位中色地科礦產勘查股份有限公司)擁有區域地質調查、固體礦產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勘查、地質鉆探、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查施工等甲級地勘資質,甲級測繪資質,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甲級施工單位資質,地質災害危險性甲級評估資質,建筑業企業資質證書(特種專業工程專業承包)等。
另外,北京礦產地質研究院正在實施的東天山、赤峰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基地綜合調查二級項目,以及在實施的承德生態文明示范區綜合地質調查項目和3個礦集區(整裝勘查區)找礦預測子項目,將從項目層面有力支撐“研究中心”建設。
二是北京礦產地質研究院擁有6家境外上市資源公司,相對熟悉境外綠色勘查先進做法和技術要求,有助于高起點借鑒境外研究成果和最佳實踐經驗。北京礦產地質研究院及其下屬企業在立足國內地質工作的同時,搶抓“走出去”機遇,海外地勘項目聚焦重點國家,形成了加拿大、澳大利亞、智利、埃塞俄比亞、坦桑尼亞和老撾等海外“根據地”,在16個國家擁有60個探礦權和采礦權。依托海外風險資本市場,境外找礦取得重大突破。美國南加州奧德山超大型金礦、加拿大魁北克HR超大型銅–鎳–鉑族礦、埃塞俄比亞VMS銅鋅金礦、西澳鈾礦、坦桑尼亞金礦、蘇丹北部金礦、智利鐵銅金礦、老撾納勐銅礦,均取得突出的找礦效果。目前,中色地科公司是加拿大多倫多證交所上市的奧卡黃金公司、東非金屬公司、金股礦業公司和北方鎳礦勘探公司,以及在澳大利亞證交所上市的英特金屬公司、英特鈾礦公司等6家境外上市的初級資源公司的第一大股東,形成支撐美洲、非洲、澳洲等主要資源大區海外風險勘探的上市公司群。在多年的海外合作實踐中,較系統地學習和初步掌握了澳大利亞、加拿大等礦業發達國家,在地質礦產勘查、礦業開發、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做法和技術規范要求,便于“研究中心”結合我國國情更好地學習借鑒,取得與國際標準規范對接的研究成果。
三是具備人才和技術設備優勢,可為中心運行提供人才和科研條件保障。北京礦產地質研究院當前人員精干、裝備精良,主要技術骨干人員大多承擔過復雜地質條件下國家、部(?。┗虼笮鸵陨系刭|調查或勘查項目,能夠解決工作中重大疑難問題。同時,北京礦產地質研究院及下屬控股公司近年新購置的先進技術設備和儀器500多套,自主研發了超低空高精度磁測系統和井中三分量高精度磁測系統等設備,擁有實施各類地質調查項目的能力。
四是具有有色金屬產業背景和有色地勘領軍地位,可促進研究成果的轉化與示范推廣。北京礦產地質研究院作為有色地勘系統的領軍單位,隸屬于國資委和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是中國地質學會礦山專業委員會、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地質礦產分會、中國有色金屬學會地質學術委員會的掛靠單位,與有色金屬礦業企業和有色地勘單位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同時代表行業部門,每年以“三會一獎”為抓手,組織屬地化有色地勘單位與礦業企業的改革發展經驗交流和資源地質、民生地質成果交流會,承辦中國有色金屬工業找礦成果獎評選,具有較強的行業服務能力和影響力。有利于“研究中心”工作的推進和研究成果的示范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