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人非法盜采江砂,對河床和岸帶穩定造成數百萬元的生態損失和環境危害。8日,江蘇省鎮江市金山地區人民檢察院向社會通報,該起長江流域特大非法采砂案已由檢方提起刑事訴訟,同時,江蘇檢方還首次就該案提起民事公益訴訟,訴求法院判令破壞環境者賠償生態修復費用412.84萬元。
金山地區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周緒平介紹,這起案件系近年來在長江航道領域查辦的涉案人數最多、涉案金額最大、案情十分復雜的重大刑事案件之一。
長江上的非法采砂船只
據檢方調查,2017年5月至9月間,被告人齊某糾合被告人劉某孝、何某山等多人,在未取得采砂許可的情況下,在長江鎮江段世業洲116-117黑浮附近水域非法盜采江砂。
其中,被告人齊某等人,在該江段采用大馬力吸砂泵從江中吸砂,同時將運砂船與吸砂船并綁,把江中吸取的江砂直接通過管道輸入運砂船艙,后將盜采江砂載往江中浮吊船分駁銷售。
被告人袁某鵬等十四人,明知齊某銷售的江砂系違法盜采所得仍向其收購,涉案金額分別從6萬元至129萬元不等。
2017年12月14日和2018年3月19日,長江航運公安局鎮江分局將齊某等共計33人,以涉嫌非法采礦、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向金山地區人民檢察院移送審查起訴。
8日,檢察機關召開發布會,就該起重大非法采砂案進行通報。
經檢察機關查明,被告人齊某累計盜采長江黑細砂60.24萬噸,經認定,該長江黑細砂價值為每噸人民幣6.75元。據此,被告人齊某總計盜采江砂價值人民幣406余萬元;被告人劉某孝等14人分別參與盜采數額12萬至400余萬元不等。
鎮江市檢察院副檢察長景雙彬告訴記者,齊某等人非法盜采江砂的行為,不僅破壞了江砂資源,同時也必然會對長江鎮江段的水利安全、水文情勢、水質、河流及沿岸生態環境、水中漁業資源產生嚴重損害,辦案中,檢察機關認為,有必要附帶提起民事公益訴訟,通過公益訴訟的形式向犯罪嫌疑人追償生態損害賠償金,修復犯罪行為對長江生態環境所造成的損害。
但就非法采砂犯罪行為提起破壞生態環境類型的公益訴訟,此前在江蘇省內均無先例,為此,檢察機關特意邀請了環保部環境規劃院環境風險與損害鑒定評估研究中心專家到非法采砂的現場進行深入的調研。
2018年6月初,根據生態環境損害鑒定報告顯示,齊某等人非法采礦活動造成采砂區河道結構改變,水源涵養量減少17.43萬立方米,河床原始結構受損36.73萬立方米,對河床和岸帶穩定造成嚴重威脅,恢復水源涵養量及河床原始結構所需費用約393.9萬元,造成水生生物資源損失5.04萬元,有必要以此為依據向齊某等人進行追償。
2018年7月27日,檢察院對齊某等參與非法采礦的14人,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訴求法院判令齊某等14名破壞環境生態侵權責任人,賠償生態環境損失及修復費用412.84萬元,并在媒體公開賠禮道歉。
據悉,下一步,檢察機關將與法院和相關單位一起,開展綜合性的修復工作,確保受損的長江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