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這一片自古富庶之地,從來不缺才華橫溢的文人墨客,更不缺嗅覺敏銳的實干家。
敏銳的嗅覺、準確的決斷以及迅捷的行動,這些好像都是形容商人特點的詞匯。
不同于其他地區,在浙江,這些詞匯完全可以用在政府官員身上。也正是在這樣的政治生態下,聚集了大批有理想、有抱負的實干家。在當下,浙江政務的規范、公開透明程度居于全國前列,是全國投資輕環境最好的省份之一。
制度規范,倒逼企業轉型;政策激勵,助力企業升級。
浙江省在促進礦業轉型升級方面采用疏堵結合的方式, 樹立典型,真抓實干,引導全省走向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
出生于浙江東陽的潘圣明先生,對浙江省綠色礦業發展之路感觸頗深。
潘圣明先生,現任浙江省礦業聯合會會長、國土資源部咨詢研究中心特邀咨詢委員、中國地質調查局農業地質應用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地質戰略研究高級咨詢專家
潘圣明先生在礦政管理方面具有數十年從業經驗,在浙江省國土資源廳任職期間,潘圣明先生曾先后主編了《浙江省地質礦產志》、《礦山又綠》等專著,2013年編撰出版了《改變一一浙江省地礦行政工作改革創新的探索實踐》一書。時任國土資源部汪民副部長破例為該書作序,提到“在他(潘圣明先生)負責浙江礦政管理工作的十多年中,從浙江地質礦產的實際出發,勇于實踐,大膽探索,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使浙江礦政管理工作的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
退休之后,潘圣明先生擔任浙江省礦業聯合會會長,一直關注礦業發展的各項新動態。
在談及綠色礦山建設與砂石骨料產業的永續發展時,潘圣明先生直言,目前大家對砂石骨料開發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問題議論也比較多。在眾多的議論中,代表性的觀點有三種:第一種觀點是,為了保護綠水青山,將現有的砂石骨料開采礦山全部關了,使砂石骨料開發利用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徹底解決,一勞永逸。第二種觀點是,砂石 骨料是基本建設的“食糧”,沒有砂石骨料的開發利用就沒有基本建設,所以應當加強砂石骨料的開發利用。第三種觀點是,砂石骨料要開發利用,綠水青山要有效保護,把兩者有機地統一起來。
潘會長直言,三種說法各有道理,但按照“兩山”理論及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應當堅持開發與保護統一的觀點。
潘會長指出:在我國,人們對砂石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的認識,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86年之前),只開發不保護。第二階段(1986年至2010年),開發與保護并重。1986年3月1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礦產資源法》頒布,其中第21條明確規定:關閉礦山,必須提交礦山閉坑報告及土地復墾利用、環境保護的資料,并按照國家規定報請審查批準。第三階段(2010年以后),保護優先、開發利用。2010年,中共浙江省委作出了“關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定”,標志著人們對文明的認識進入了一個更高的階段。
浙江是全國砂石骨料生產大省。浙江憑借良好的砂石資源稟賦、優越的水陸運輸條件,最近20年砂石骨料產量都較為穩定,為浙江和長三角等其它省市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原材料保證。浙江對實現砂石骨料產業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的理念領悟早、行動快、成效好。尤其是通過大力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全省礦山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當前,浙江砂石骨料產業與生態環境保護總體上實現了協調統一。
潘會長坦言,浙江省砂石企業有四點變化最為明顯:
1.數量減少。2013年浙江全省砂石骨料的生產企業有983家,2017年減少到573家;
2.規模增大。2013年,全省砂石總產量4.5億噸,單個砂石礦山年產量46萬噸;2017年,單個砂石礦山年產量超88萬噸。目前全省已形成大批年產百萬噸、甚至千萬噸級的砂石生產企業。
3.效益顯著。2017年與2013年相比,五年間全省開采砂石骨料的礦山數減少了42%,從業人員減少了23%,礦石采掘量增長了11%,礦業總產值增長了38%,利潤總額增長了64%,稅金總額增長了6%;
4.環境變優。浙江通過綠色礦山建設,優化礦山環境,一直走在全國前列。至2017年,全省已建成綠色礦山400多家,占礦山總數近一半。
2017年全省砂石骨料生產企業的產量比2013年只增長了11%,而利潤總額增長了64%。
當前,浙江按照中央6部委“關于加快建設綠色礦山的實施意見”正在打造綠色礦山的升級版,計劃到2020年,全省所有礦山全部建成綠色礦山。
“經過近20年堅持不懈的努力,總體上看,浙江省砂石骨料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局面已經基本形成,但與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的要求,與廣大百姓的期待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潘會長如是說。
這是因為:
潘會長直言在當今,不重視生態環境保護的企業家,一定不是一個優秀的企業家;不重視生態環境保護的企業,一定不是一個合格的企業。我們的砂石骨料企業也是一樣,想存在,請落實環保優先,合理開發;想永續發展,請堅持環保優先,綠色發展。從今以后,不落實環保優先的砂石骨料企業,不可能存在;不強化環保優先的砂石骨料企業,不可能發展,更說不上永續發展。
1.國家方針不允許。中央明確要求,要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將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要堅持新發展理念。如果砂石骨料企業的行為與中央的方針相違背,能允許其生存和發展嗎?
2.政府部門不支持。各級政府都有明確的任期目標,目標任務中很重要的內容就是綠色發展,綠色發展任務完不成,領導干部要問責。如果砂石骨料企業達不到資源綜合利用、循環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指標,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能支持你嗎?
3.老百姓不答應。浙江省人均GDP已經超過1萬美元,已經實現了從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在基本物質生活滿足以后,人們追求的是生活品質。如果在村莊周邊的砂石骨料生產企業炮聲隆隆、塵土飛揚、污水橫流,看不到青山綠水、藍天白云,呼吸不到新鮮空氣,老百姓如何能答應這樣的企業生存發展?
中國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持續增長,砂石骨料的市場需求仍然會穩步上升。在當今,尤其要把握生態環境保護優先的發展大勢,努力實現砂石骨料產業的綠色發展和永續發展。